第二百九十一章:蔡邕:老夫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啊!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二百九十一章:蔡邕:老夫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啊! (第1/3页)汉兴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将作大匠府。
蔡邕难得地美美睡了个懒觉,直到快日上三竿才起床洗漱。
当蔡邕慢悠悠地整理好衣冠,踱出卧房时,府中庖厨烹制的菜肴香气正巧飘散开来。
作为秩二千石将作大匠,又是食邑五百户的野井亭侯,还有陈留蔡氏的产业,蔡邕的日子过得颇为舒坦。
秩二千石官员,月钱6500钱,谷36石,一年也就是78000钱和432石谷。
野井亭则位于平原国祝阿县治下,是位于平原国祝阿县济水之滨的膏腴之地,今年的平原国过了个丰年,五百户的赋税足足有2000石冬小麦和12万钱。
早些时候,大司农署的人还来求见过他,希望能够以70钱一石的市价收购这2000石冬小麦,而后直接就地装车运往冀州,在减少途中损耗的同时,直接补充冀州运往幽州、并州而减少的粮食储备。
蔡邕自然是爽快应允,九月的时候,大司农署将这一笔共计26万钱送往了皇宫。
未过多时,今日府上的午饭已备好,是两素一荤一汤的配置。
以铁锅烹制的清炒冬葵,爽脆的炒藕片,点缀着茱萸末子的小炒猪肉,以及一碗放入了提前泡发的芡实、淮山、莲子、茯苓,搭配老姜、红枣,大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炖了一个时辰方出锅的茯苓鸡汤。
这看似寻常的三菜一汤,在这寒冬腊月却价值不菲,一顿便要花去250钱,这还不算柴薪和那些昂贵的调味品。
冬葵是冬季常见的时令菜最为便宜,猪肉、鸡肉价格尚可,唯独那莲藕,价比猪肉的两倍有余。
冬日的池塘里并非没有莲藕,只不过要在寒冬里下水,从冰冷淤泥中挖藕,殊为不易,量少又费人工,自然价格高昂。
这一桌,只是供四人享用的份量。
除了蔡邕本人和坐在一旁的小女儿蔡贞姬外,一同用午饭的还有他从吴郡带回来的弟子顾雍,以及年仅九岁却已被他收为关门弟子的王粲。
顾雍出身吴郡顾氏,当年蔡邕避难吴郡时多得吴郡顾氏照拂,自然对这个弟子格外上心,也让他住在府中。
至于王粲,再过半月就满十岁了,小小年纪却天资聪颖,是他平生仅见的神童。
论治经的天赋,王粲绝对是他所有弟子之中最出色的!
而王粲的父亲王谦在他的好友董卓的左将军府任主簿,王粲的母亲又在前些年病故,蔡邕不放心他独自一人生活,便将他接来府上同住。
用饭毕,蔡邕在女儿和两位弟子面前也懒得端着架子,惬意地斜倚在凭几上,满足地揉了揉微鼓的肚子,转头对女儿道:“贞姬啊,午后出去走走吧。是去找羊仲义(羊衜),还是去拜见你姐姐都行,只是莫要回来打搅老夫。”
他口中的羊仲义,指的是尚书仆射羊续的嫡次子羊衟(dào)。
羊衟年方十八,原配孔融之女两年前产下嫡子后病逝,在蔡邕与羊续这对老友的撮合下,从小生活在泰山羊氏的蔡贞姬已定下明年三月嫁与羊衜为续弦正妻的婚事。
闻言,蔡贞姬没有立刻应声,反而狐疑地眯起眼睛,略带几分怀疑的目光看向蔡邕,道:“阿父莫不是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吧?”
“胡言乱语!”
蔡邕顿时吹胡子瞪眼,板起面孔,斥道,“正旦之日,天子的寿陵便要动工!老夫要与将作大匠府的同僚们,在动工前最后复核一遍寿陵图纸,确保万无一失!这等机密图纸,岂是旁人能随便看的?哪怕你是老夫的女儿也不行!”
尽管蔡邕说得义正辞严,蔡贞姬眼中的疑虑却丝毫未减,她看向蔡邕的目光中依旧充斥着浓浓的怀疑。
如今的蔡家,蔡邕的地位不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能说是两人之下了。
若不算老家的族人,府中的仆役和侍女以及顾雍、王粲两位弟子,那蔡家实际上也就三口人,另外俩是蔡邕的女儿蔡昭姬和蔡贞姬。
对,他的地位在这一家三口中,仅次于两个女儿排名第三!
原因无他,谁让蔡邕管不住手,偏偏还是个“烧钱”的癖好。
蔡邕屡屡用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