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不可留患于国家,遗祸于子孙!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33章 不可留患于国家,遗祸于子孙! (第1/3页)

    鼓声杀声一时俱起,震天动地。

    魏军自四面八方而来,势要将谷中吴军彻底包围。

    贾逵将纛对面的一座山丘上。

    曹休俯瞰进退不能的吴军,不由啐了一口,冷哼道:“军师这撒豆成兵之策果然妙极。”

    桓范负手而立,神色看起来颇有些据傲:

    “可惜吴贼只有区区两三百骑,倘若有千骑困于此地,虽十万大军追来,亦必不战而自溃矣。”

    对于桓范倨傲自得的姿态,曹休微微有些反感,但不论如何,这位军师所献的“撒豆成兵”之策,确实让贾逵那厮诱敌深入、十面埋伏的计策变得更加无懈可击。

    而也确实如桓范所言,吴军素来缺少战马,此时被困在山谷中的骑兵不过二三百骑而已。

    倘若有千骑被困,在千余溃兵的席卷倒冲之下,吴军兵败如山倒完全是可以预见的。

    荆州刺史裴潜这时出言:

    “大司马,吴军骑兵虽少,但战马乃吴国稀物。

    “但按吴国惯例,唯孙权心腹大将才得赐战马。

    “是以谷中虽只二三百骑,但负责统领这数百骑之人,必是吴军大将无疑。

    “只消擒斩孙权心腹大将一二人,吴贼余者,岂不丧胆失魄?”

    曹休闻听裴潜此言,当即再次扫视战场一圈。

    只见山道北边,大约有吴军步卒二三千人,这些人追得最快,想来是吴军精锐步卒。

    至于山谷中间,便是由吴国大将统领的吴军骑兵数百人了。

    凝眸远视片刻,隐隐能辨出数面高牙将纛,看来确如裴潜所言,必是吴军大将。

    再看向山道南面,则是稀稀拉拉追杀而来的数千吴兵。

    吴军队伍拉得很长,前军后军相距四五里不止,此时突然遇袭,处于中间的吴军大将想要将前部后部组织起来,本就殊为不易。

    而如今,吴军大将及其所统骑军胯下战马全已不受控制,想要传达军令几乎不可成行。

    局势到了如今地步,虽比不上孙膑伏庞涓,但也相去不远了。

    只是,为了促成如此大好局面,曹休放弃的将士、甲兵、财帛、粮秣不在少数。

    如果只是擒杀一两个吴国将领,曹休是不能满足的。

    片刻后,他再度冷哼一声,道:

    “贾逵那厮说,孙权侥幸得胜,必欲效刘禅,恃胜轻进,是以此伏乃是为孙权所设,可如今看来,孙权不在此处。”

    裴潜想了想,道:

    “想来孙权后军就在不远处了,所以贾豫州才于此时发难,若孙权果如贾豫州所料一般,轻剽冒进,亲自率众来救,则逍遥津旧事,未必不能复现于此。”

    曹休目视南方,徐徐颔首。

    想要反败为胜,他们的布置当然不可能尽在此处。

    在吴军屁股后面的江夏太守胡质此时大概已经收到消息,率江夏之众自随枣通道北上了。

    夏侯霸、曹爽、秦朗几名宗室虽然已提前回守襄樊,但他们带来的亲军四五千人,早已在各自心腹之将的带领下,散开数十里,往西南、东南两个方向而去。

    一旦吴军败绩,那么这几千人就能与胡质江夏人马合军并力,从后方包抄吴军后路。

    这倒算不得什么妙策,而是最常规的战法。

    当年赤壁之战,关羽就曾轻军小道,截魏归路。

    夷陵一战,潘璋、孙桓等吴将也曾沿夷陵、巫县以北的山路小道,疾行军绕到汉军背后,截汉军归路。

    曹休倒不指望能借此一举擒住孙权,那有些扯淡,但把败军以来失去的诸多甲兵、粮秣、财帛再度从吴军手里夺回来,总该没问题吧?

    先胜后败,败而后胜,那就是两胜一负,他多少能给天子、给国家一个交代了。

    山谷里。

    不论吴军如何催动战马,战马都不为所动,依旧嚼豆不止。

    魏军战鼓喊杀声震天动地,不少骑卒恼恨惊惧之下,更为用力地抽打战马。

    结果反而使得战马受惊,直接对着它们的主人撂起了蹶子,又或张开大口以牙撕咬。

    追得最快的吴军前锋数千人,在魏军战鼓初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