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投奔红军
第十九章:投奔红军 (第3/3页)
守赣江西岸的吉安、泰和等地,配合西路军维护赣江交通;总预备队3个师位于临川附近。
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指挥11个师又1个旅,筑碉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阻止红军向南机动,相机向筠门岭、会昌推进,配合北路军作战。
西路军总司令何键所部9个师又3个旅,和浙赣闽边守军5个师又4个保安团分别“围剿”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苏区红军,并阻止红一方面军向赣江以西和赣东北机动。第19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指挥6个师又2个旅,负责福建防务,并阻止红军向东机动。
空军5个队配置于南昌、临川、南城等地,支援作战。
1933年9月25日,完成“围剿”准备的国民党北路军,以3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起进攻。闽东方向的中央红军奉命由福建省将乐、顺昌北上,拟首先消灭进逼黎川之国民党军,进而与国民党东路军在抚河会战。
28日国民党军占领黎川。中央军委为恢复黎川,再令东方红军以一部阻止黎川国民党军南进,主力进攻硝石、资溪桥、黎川;令中央军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和牵制南城、南丰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以保障东方红军收复黎川。
10月6日,东方红军在向硝石前进途中,于洵口、飞鸢与由黎川前出侦察之国民党军3个团遭遇,将其大部歼灭后,于9日进攻硝石。国民党军依托坚固堡垒据守,东方红军攻坚数日不克,伤亡严重。中央军主力阻止南城援军也未达目的。
13日,“围剿”国民党军4个师进抵硝石,东方红军被迫撤出战斗。
10月17日,蒋介石命令“围剿”军继续构筑绵密的碉堡封锁线,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18日,驻南城国民党军4个师由硝石进到潭头市,其先头和黎川之3个师又1个旅进占资溪桥。
在此大规模围攻情况下,教员朱德被剥夺红军军事指挥权,临时军事领导人王明博古李德 等人推行“ 左 倾冒险主义”战略,主张在根据地外与敌人决战,导致红军连续作战两个月却未能打破敌军封锁,反而陷入被动。
1933年6月临时中央博古李德又提出“ 分兵作战 ”方针,分散兵力导致战略被动;后期又转为“ 军事保守主义 ”,采取消极防御战术,进一步加剧战局恶化。国民党军采取“ 堡垒主义 ”战术,依托坚固阵地逐步推进;中央苏区经济、物资供应困难,盐铁极缺,外部封锁导致补给线断裂
1933年10月, 博古李德仍令红一方面军主力插入国民党军堡垒密集地区实施强攻。
1933年10月22日,红军以3个师攻击资溪桥和潭头市,主力集结于石峡、洵口、湖坊地区,准备突击被牵动之敌。国民党军据碉坚守,红军连攻4天未克。
10月28日,中央红军军委决定组建红7、红9军团。此后,中央红军军委又令红7军团深入抚州附近地区活动,企图调动金溪及南城、南丰之国民党军。
11月11日,红7军团向浒湾进攻时,在八角亭附近遭到由金溪县城、琅琚和浒湾出击之国民党军的夹击。红3军团驰援,在八角亭东南受阻。
1933年11月12日红3军团向敌阵地攻击,遭受重大伤亡,被迫撤出战斗。红7军团也在阵地被突破后撤退。红军中央军主力于15日奉命由荐源桥至棠阴的国民党军堡垒线间隙北出作战。
11月17~19日在云盖山、大雄关与“围剿”军5个师激战,伤亡严重,被迫向苏区内转移。至此,红军虽经近2个月浴血苦战,却未能御敌于苏区之外,反使部队遭受很大损失,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红军在北线进攻受挫后,中共临时中央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要求红军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以制止国民党军的“围剿”。
此时,驻福建省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反蒋介石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慌忙从北路军中抽调11个师前往镇压。教员提议,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
直接威胁南京,不可能实现!
中共临时中央军事领导人博古李德拒绝教员的正确建议,坚持关门主义,没有和第19路军结成统一战线,联合反对蒋介石,将红军主力从东线调到西线永丰地区,进攻国民党军的堡垒阵地,从而使红军丧失了打破“围剿”的良机。
1933年12月11日,蒋介石为保障其进攻第19路军的翼侧安全,以第8纵队3个师从黎川向团村、东山、德胜关推进。
12日,该纵队2个师向团村附近红5军团阵地发起攻击。红一方面军急调红3军团、红3、红34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反击。但因兵力不集中,仅击溃其一部,未能大量歼敌。
蒋介石在镇压了福建事变以后,即将入闽部队改编为东路军,协同北路军、南路军,于1934年1月下旬重新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主力从东、北两个主要方向采取堡垒攻势,向广昌方向进攻,其第3路军主力向建宁推进,第6路军2个纵队从永丰向沙溪、龙冈推进。在国民党军新的进攻面前,中共临时中央博古李德仍然要求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处处设防,广筑碉堡,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顶住敌人的进攻。
从1934年1月下旬开始,红军全线开展阵地防御战。在赣东方向,国民党军北路军4个师夺取建宁,分两路进攻黎川、建宁间要点横村和樟村,突破红5军团防御后,再攻邱家隘、坪寮。
红9军团和红3军团第4师抵御失利,被迫南撤。
2月9日,红1、红9军团分别在樟村以西鸡公山及熊家寨与国民党军各1个师激战,失利后被迫南撤。
2月15日,红1、红9军团、红3军团第4师、红5军团分别在凤翔峰、司令岩、芦坑与国民党军3个师激战,均未获胜。
1934年2月25日开始,红1军团等部为保卫建宁,在建宁西北山岬嶂与国民党军激战3天,击溃其1个师。3月上中旬,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北路军频繁交战,红军节节失利,损失严重,逐步向广昌撤退。
至此,国民党北路军完成了乐安至黎川的堡垒封锁线,开始准备进攻广昌。
在闽西北方向,1934年2月24日~3月下旬,红7军团等部先后在沙县、将乐、泰宁、归化(今明溪)等地区与国民党东路军展开激战,失利后被迫向西退守建宁、宁化一线。国民党军东路军亦筑碉步步进逼,向建宁推进,并与国民党北路军第3路军在闽赣边界的德胜关会师。各路“围剿”军的合围紧逼,迫使中央红军主力在广昌、建宁等地与之决战。
4月上旬,国民党军北路军和东路军进到南丰县的康都、西城桥至泰宁一线,并集中11个师分两个纵队沿盱江两岸向广昌进攻。
中央苏区军事领导人博古李德在红军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减员很大的情况下,仍以红1、红3、红9军团及红5军团第13、第23师共9个师的兵力,采取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正规战”,以求阻止国民党军进占广昌。
1934年4月10日开始,国民党军7个师又1个炮兵旅,在大批飞机的配合下,向广昌交替攻击。红军辗转苦战,难于应付。
4月14日,甘竹失守。
4月19日,大罗山、延福嶂阵地丢失,红军反击未能奏效。至下旬,红军被逼至广昌城下。
4月27日,国民党军向广昌城发起总攻,红军拼力抵抗,并组织反击,但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连续攻击。
1934年4月28日,红军退出广昌。
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国民党军东路军加紧进逼建宁,相继占领太阳嶂、将军殿、弋口、挽舟岭、江家店。
4月16日,国民党东路军在北路军和空军配合下攻占建宁。国民党南路军于5月上旬占领筠门岭要塞。
1934年6~7月间,红军在古龙冈以北地区进行了反击作战,均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苏区范围逐渐缩小。
蒋介石为了加紧对中央苏区中心地区的“围剿”,重新调整部署,于1934年7月上旬开始全面进攻。此时,中央苏区军委以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省瑞金出发,经福建省向闽浙皖赣边挺进。但此举亦未能牵动国民党“围剿”军回援和减轻对中央苏区的压力。
这时,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都很匮乏,红军已失去了在内线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可能。在此情况下,中央的博古李德又采取了6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将红军主力分别配置在兴国、古龙冈、头陂、驿前、连城、筠门岭等地区,继续同国民党军拼消耗。
1934年8月5日,国民党北路军9个师在空军、炮兵的支援下,向驿前以北地区发起攻击。红3军团和红5军团第34师奉命在高虎脑、万年亭到驿前约15千米纵深内,实施阵地防御。
8月底,红军主力击退国民党军多次集团冲击,使其第89师丧失了战斗力。但红军也伤亡严重,不得不放弃驿前以北的全部阵地。
1934年8月底9月初,红1、红9军团等部虽在温坊地区伏击、袭击离开堡垒之国民党军,歼灭东路军1个多旅,却未能改变红军的被动局面。下旬,中央苏区仅存瑞金、会昌、雩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县的狭小地区。
9月21日,中央苏区军委决定组建红8军团。
1934 年10月上旬,国民党北路军和东路军加紧对兴国、古龙冈、石城、长汀的进攻,国民党南路军由筠门岭向会昌推进,企图迅速占领上述各地,进而占领宁都、雩都、瑞金,以实现完全围歼红军的目的。这时,中央苏区主要领导人决定退出中央苏区。
1934年10月7日,中央苏区军委下令地方部队接替各线防御任务,主力红军撤到瑞金、雩都、会昌地区集中。
再坚持留在江西苏区根据地,中央红军一定会全军覆没,死无葬身之地。
中央苏区承认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千钧一发之际,绝不投降,转移突围,保存革命种子,是唯一选择。
绝不投降!绝不会像中原大战的地方军阀,战败就投降收编。工农红军不是地方军阀。
1934年10月10日,江西中央政府、中央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主力红1、红3、红5、红8、红9军团和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开始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
此时,湖北巴东县牛角镇的一碗饭已经入党,他得知中央红军红1军军团长林彪是湖北黄冈人,便申请成为老乡林彪麾下的一名无线电报通讯员,林彪也同意。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江西已经无法落脚生根。
偌大的中国怎么就没有红军的容身之地呀?身经百战死里逃生的红军战士们苦苦救索!
一碗饭极端不明白:中国人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纵容日本人侵略中国东北华北烧杀劫掠,却要对同是中国人的江西工农红军赶尽杀绝?
难道防内大于防外是中国百年腐朽昏庸被全世界歧视的根源吗?
难道蒋介石又是一个慈禧太后?
侥幸存活的中国红军战士一碗饭痛哭流涕,他恨慈禧太后,他恨蒋介石,恨中国军人不去抗日,却在窝里自相残杀,他对天发誓:他一碗饭和子子孙孙,无论何时何地永远会与蒋介石不共戴天,永远要推翻中国任何防内大于防外的政权。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