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落脚陕北

    第二十一章:落脚陕北 (第2/3页)

军团则从南面进攻。牛元峰从睡梦中被枪炮声惊醒,连忙向董英斌军部求援,但是他的电话线早被剪断。

    战至21日,牛元峰只带领一个营的兵力突围出去,但是红军却紧追不舍。眼看他带的残兵就要被歼灭,他就把手枪交给副官,让副官结果了自己的性命。牛元峰战死。

    西北剿总晏道刚得知109师被围,急忙命令各路人马去搭救。红军早有准备,精兵强将把救援的敌军阻击在直罗镇外围不能前进一步。

    董英斌的部队从太平镇出动,却遭到红军的反杀。董英斌救援不成,反而被红军追击,其106师的一个团遭到红军的围歼。董英斌仓皇逃回太平镇,依靠坚固的工事,坚守不出。

    红军考虑太平镇驻军较多,又有坚固的工事,特别是红军还想争取东北军反蒋抗日,就没有对太平镇发动猛攻。至此,直罗镇歼灭战顺利达成了作战目的。东北军109师和110师整师被全歼,106师一团被全歼,此战共歼敌1000多人,俘虏敌人5300多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直罗镇战役,打破了老蒋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为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没参与直罗镇战役,威震全中国的贺龙和徐向前还没有出场。

    此战过后,陕北四方的各路军阀意识到红军不好惹,都停止主动进攻陕北红军。

    直罗镇战役损失最惨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

    日军已经侵东北三省,准备入侵华北,陕西省离华北也不远,军人天职先是抵抗外敌,欲北上抗日的西北军杨虎城,早就明白与陕北红军交战消耗,两败俱伤,给国民党中央军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杨虎城在直罗镇战役表现得非常消极,导致西北军基本没有损失。

    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西北军一直就抵触自相残杀的内讧,曾经听从老蒋命令几次与红第二十军交战,却不是徐海东的对手,感觉中国应该把精兵强将用来对付日军。

    东北易帜的张少帅与蒋是结拜兄弟,碍于情面,就出力剿灭陕北红军,导致这次直罗镇战役东北军的损兵折将最严重,还落得一个不敢打日军又打不赢红军的弱旅虾兵名声。

    直罗镇战役后,吃闷亏的张学良去南京找蒋介石,希望给东北军一些抚恤,同时重建被红军摧毁的109师和110师。但蒋介不但一分钱没给,还干脆直接取消了110师的番号。这样一来,张学良彻底死心,也清楚认识到自己只是国民党听话的一张牌,即便与红军交战,把所有东北军家底拼光后,也摆脱不了‘不抵抗’的千古骂名,费力不讨好,还要背黑锅。

    ‘不抵抗’和‘剿灭红军’都是东北军执行国民党老蒋的军事命令,如此服从听话,却不给赏赐。

    1935年11月在直罗镇,红一方面军一支红军主力就把西北剿总联军打的落花流水。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前来陕北,‘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和‘歼敌88万’的徐向前也来到陕北,如虎添翼,声名显赫,西北剿总联军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识时务者为俊杰,东北军张少帅也开始与陕北红军秘密议和沟通,维持贸易往来,暗地准备联合抗日夺回中国东北。

    联合抗日夺回中国东北是当今每一个中国军人不可推卸的职业道德,无可争议。

    1936年10月后,晋军/西北军/东北军/马家军都围而不战,驻防陕西的国民党中央军也不敢单挑三大主力汇聚的陕北红军,小的摩擦也没有。

    围而不战,南京的老蒋见陕北周边各路军阀都不主动进攻围剿陕北红军,心急火燎的他亲自赶赴西安,想说服张学良和杨虎城出兵猛攻陕北红军。

    在1936年12月初,红军最高代表向张学良透露了红军即将离开陕北去宁夏发展的打算,开始新的长征,表示不再为难陕西省的东北军。

    陕北红军又要新的长征?

    去那里?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天涯海角?

    红1军团的通讯兵一碗饭听到这个内部消息,又犯难郁闷,他的青春年华就是不停地浪迹天涯,刚在黄土高原种下一棵苹果树,又等不到它结果!

    夺回东北老家衣锦还乡是东北军战士和张学良摆脱骂名的梦想,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英勇顽强的中国军队,是抗日收复国土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张学良听到战斗力强悍的红军又要新的长征之后,往西北深处走,更加远离东北。

    极力想收复东北的张表示不太赞同红军远离东北抗日前线,让红军耐心等等,过几天老蒋要亲赴西安,说不定能劝说蒋搁置中国内讧,团结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4日,蒋在河南洛阳作出系列军事部署后,来到陕西省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张学良反过来苦劝蒋停止内讧,一致抗日。

    两人互不听从。

    杨虎城又劝蒋团结抗日,蒋却命令杨进攻红军。

    两人分歧严重。

    既然张和杨不愿剿灭陕北红军,就换防退出陕西省,张去福建,杨去安徽,让国民党中央军入主陕西省,全力对付陕北红军。

    蒋已经调集30个师的国民党中央军在河南郑州和洛阳附近待命,随时准备进入潼关关内替代张和杨去剿灭陕北红军。

    这不是赶人吗?

    杨在陕西扎根十几年,张也有四五年,又被赶到安徽福建去从头再来。

    军人都是血气方刚者,从不坐以待毙,反目成仇也在所不惜。

    搁置内讧,团结中国一切武装力量去抗日收复东北是中国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袁世凯、蔡锷、张作霖、孙中山,如果都还活着,也会先抗日收复国土,以国破家亡民族大义为主。

    但慈禧太后和蒋介石却不同,以清除异己维护自己统治为主。

    凡事过了头,必将遭到报应。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突袭蒋介石下榻的华清池。

    凌晨三时左右,东北军外线部队分别在灞桥以东和骊山附近进入警戒阵地,包围蒋下榻的华清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