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摸着曹操过河【4K】

    第24章:摸着曹操过河【4K】 (第2/3页)

    不得不说,还是戏志才最了解魏哲。

    闻听此言,魏哲当即轻叹一声的感慨道:

    “是呀,该搬家了!”

    当初魏哲之所以把东山书院安排在卢龙塞以东,就是因为辽东是大后方。

    无论魏哲在外面如何风光,辽东诸郡都是他绝对的大本营和坚实的后盾。

    所以他才会把一系列重要的设施都放在辽东,以保障后勤的绝对安全。

    从某种程度来说,如今的辽东就像后世的东北一样。

    这里不仅仅是魏哲的原始工业基地,战马生产基地,还是重要军械制造基地,甚至是人才培养基地。

    正是有了这么一个精心打造的老巢,魏哲才有各种冒险的底气。

    因为他知道就算丢了卢龙塞以西的所有幽州郡县,只要辽东之地还在手中,他就有东山再起,从头再来的机会。

    就像曾经蛰伏在函谷关以西的秦国一样,时刻准备着东出。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如今的魏哲已经雄据六州之地,东山书院再窝在辽东就不合适了。

    这对东山书院的发展不好,也是对东山书院的一种浪费。

    书院的存在,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念及此处,魏哲沉吟片刻后便郑重道:

    “传令辽东,即日起护送东山书院上下会同诸般藏书一同迁往邺城。”

    “相关抄本可留于原址,保留东山书院,以之为辽州官学,统辖各地郡学。”

    辽东文脉成长不易,魏哲也不想一下就给它断根了。

    而见魏哲这么一说,戏志才顿时笑着道:

    “那书院搬到邺城又该唤作何名?总不能改称西山书院吧?”

    闻听此言,堂内一干文武都忍不住哈哈一笑。

    毕竟班固曾以“日薄于西山”描述扬雄,这可不是什么好词。

    魏哲闻言亦是失笑的摇了摇头,略微想了想便道:

    “《左传》有言: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便唤作【知行书院】吧。”

    众人闻言细细咂摸半晌,都忍不住轻轻点了点头,认为此名上佳。

    然而正当众人以为陈纪的问题就到此为止的时候,却不想魏哲又开口道:

    “且令王朗与陈元方辩经,无论输赢,俱录在册,呈递知行书院。”

    “明年书院大考,便令诸学子批驳陈氏之论,言之有理者可择优录用,入诸衙观政,而后分遣中原各地治民,学以致用!”

    此言一出,议事堂内顿时一片死寂。

    荀攸更是心中暗自惊叹,他没想到魏哲的想法比他还要更进一步。

    在场的众人都不是傻瓜,魏哲这招一出立刻便意识到了其中的狠辣之处。

    甭管陈纪往日声望如何,自此以后他恐怕都再无宁日。

    甚至一个弄不好,遗臭万年也说不定。

    除非陈纪真的是孔夫子那样的圣人,言行无可指摘,全然没有一点漏洞。

    否则但凡他有一点无法自圆其说,估计都要被书院学子批驳的体无完肤。

    然而很快荀攸、戏志才等人便忍不住眉头微皱。

    因为两人瞬间都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陈纪背后的士族大儒必然不会放任他被如此欺辱,少不得要联合起来以陈纪为由头和知行书院对抗。

    如此一来,恐怕又要再起一场道统之争了!

    想到这里面的凶险之处,戏志才和荀攸都有心劝谏魏哲一二。

    然而看着那似笑非笑的眼神,两人顿时便明白自家主公很清楚里面的门道。

    但他貌似就是故意促成这样的局面?

    念及此处戏志才和荀攸反而有些看不懂了,一时俱都默然不语。

    其实他们两人猜的也没错,魏哲就是故意为之。

    他就是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之争具象化,而不是任由士族无形发展。

    先通过书院来直接掌控对官员的培养、任免。

    同时又通过对官员的任免来影响天下士子的思想、社会的舆论。

    《屠龙术》有云:

    舆论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若是他现在不下手,那日后这天下岂不是白打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魏哲也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