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陌生的汉末天下
第26章:陌生的汉末天下 (第3/3页)
许多。
没办法,谁让兖州是中原呢!
自黄巾起义后,兖州就屡遭战乱,兵灾不断。
董卓执掌朝堂之后兖州更是没有一年太平时光,只有小打和大打之分。
从兖州刺史刘岱时代开始,兖州内乱就从未停止。
曹操执掌兖州后就更不用说了,一次失而复得就让整个兖州百姓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等到曹操真正掌握了兖州大权,大河以北的魏军又开始南下了。
一时间,兖州各地又是一片厮杀之声。
可以说在整整六年时间里,兖州就没有过几天安生日子。
如此一来别说普通百姓了,就算是兖州的士族豪强都活不下去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战乱不断的兖州和太平无事的徐州可以说是两个极端。
这或许就是陶谦为什么打不过曹操的原因吧。
毕竟前者麾下可都是从尸山血海里面卷出来的杀胚,自然要比承平日久的徐州士卒能打许多。
当然,兖州被打成烂摊子也不是没有好处。
至少现在面临一片废墟,魏哲倒是省事儿了。
令徐州士族咬牙切实的度田,在兖州却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兖州地方上的士族、豪强实在受够了这样朝不保夕的日子。
不错,他们是贪婪,但他们更想要稳定。
因为只有稳定的环境和秩序,他们这些人才能更好的繁衍生息。
于是乎,兖州的地方势力果断的选择花钱消灾。
反正人都跑了,就算圈再多土地也没人种。与其把地荒着招来魏军的打击,还不如主动配合魏军的政策反而能为家族谋取更多的福利!
而面对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魏哲也没有对兖州士族、豪强赶尽杀绝。
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消灭谁,只是想要拯救天下而已。
况且士族、豪强是杀不绝的,杀完一批便立刻就会又另一批填补地方上的权利真空,从而继续囤积资源。
所以面对十分识趣的兖州地方势力,魏哲也给了他们留了活路。
按照法令标准给他们留下相应的土地后,同时也给了他们上升通道。
知行书院的名额在此刻代表着不同寻常的含义,让很多不得志的兖州豪强趋之若鹜。
不过话又说回来,知行书院本来就不可能只招收寒门学子。
若是这样,魏哲无异于自废双脚、自戳双目。
只要魏哲还想真真切切的实现“学在官府”的目标,那就必须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是日,东阿县仓亭外。
看着只剩下一点残垣断壁的仓颉亭,魏哲不禁有些惆怅。
当年他就是在这里阵斩卜巳,拿到人生的一个大功。
时光荏苒,一转眼十年就过去了。
“岁月不止,物是人非呀!”
抚着荒野之中的残垣,魏哲不由如此叹道。
戏志才闻言一时也颇为唏嘘,因为他正是那年认识魏哲的。
但当年颍川的名士大多已经化作一堆白骨,反倒是他这个寒素活得越来越好。
不过眼下在场的文武之中,也就只有戏志才能和魏哲共鸣了。
荀攸听了除了感慨自家当初眼拙之外,越发遗憾没有早遇到魏哲了。
其余诸如周瑜、步鸷等人,完全是抱着听传奇故事的心态好奇的打量四周。
鲁肃更是掏出纸笔,一边听着魏哲与戏志才回忆往昔一边默默记录着。
毕竟这可是罕见的第一手资料,日后说不定能载入青史。
不得不说,记录历史的这项传统技艺简直已经刻在炎黄子孙的骨髓里了。
正在与戏志才闲聊的魏哲见状倒是没有叫停,反而任由鲁肃记去。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
反正事情他都已经做下了,至于评价如何就让后人去说吧。
不过简单闲聊了几句之后,魏哲便和戏志才、荀攸两人说起了正事。
“我欲分刺史之权另设都督,尔等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