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乱世的意外【4.5K】

    第28章:乱世的意外【4.5K】 (第2/3页)

的延续。

    最关键的是这也算是一件造福乡里的善事,百姓得利,商贾得名。

    就算日后这个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打个折扣,下限也不会太低。

    而听完荀攸对糜竺献策的补充后,国渊忍不住赞道:

    “天之道,损之有余而补不足,诚哉斯言!”

    随即国渊凭借丰富的治政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容易疏漏的环节。

    比如义仓在灾荒之年的放粮问题。

    若一次拖延推诿,便会瞬间丧失乡里百姓信任,义仓必然名存实亡。

    此外还有义仓的管辖权和监管权的问题。

    具体管辖保存是谁,又让谁负责监管,这些都是关键所在。

    说到这里,国渊忍不住摇头道:

    “若不监管,地方官吏必然会贪腐挪用,义仓粮食十有八九会被倒卖牟利。”

    “一旦粮食被官员挪用殆尽,官府威信何存?”

    在这方面国渊实在见过太多案例了,这些年就他下令处死、处罚的屯田系统的贪腐官吏都超过数百人了,很多吏员其实都颇有才能。

    一念至此,国渊不由怅然道:

    “若是如此,日后义仓再难存续,非民心薄凉,实乃心寒尔!”

    不得不说,这两位都是社稷之才,转眼间就将义仓之制看的透彻。

    而听完两人的这番剖析后魏哲并没有评价什么,而是转头看向侍立的鲁肃:

    “都记下了?”

    鲁肃闻言连忙将案几上的卷宗捧至魏哲面前,眼底满是兴奋。

    他就知道追随骠骑将军左右能学到东西,现在看来真是赚大了。

    如今才二十二岁的鲁肃还不是后来的“东吴老实人”,只是空有满腹学识,并无多少实际的理政领兵经验,但随侍魏哲左右之后却让他收获甚大。

    并且这些时日他所领悟的都是家中典籍上没有的东西,堪称弥足珍贵。

    魏哲也有心重点培养他,否则令他随侍左右,掌文书事宜了。

    此刻见鲁肃这个反应,他当即抚须而笑:

    “既如此,此卷批注便由你送去青州吧。”

    说到魏哲略作沉吟便随口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道:

    “就唤作‘治粟观察使’,你且待在青州旁观糜子仲行事。”

    “记住,无论成果好坏,各方反应都必须悉数记录在案,定期呈报。”

    鲁肃闻言心中一喜,当即躬身领命:

    “卑职明白,定不负君侯所托!”

    随后魏哲方才对国渊、荀攸两人道:

    “暂以青州为试点,让糜子仲且试行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诸事皆备再推而广之也不晚。”

    见魏哲这么一说,两人顿时赞同的点了点头。

    确实,这才是治国理政之道。

    实际上后世那种划分特区作为试点的做法,本就是老祖宗们的手段。

    比如管仲在齐执政时便是先在自家封地按土地等级征税,“相地衰征”成功之后才扩至齐国全境。

    商鞅在秦变法推行新政时,也是先在都城栎阳小范围实施,再推广全国。

    两汉之时也是如此,汉武帝施行“盐铁专卖”前便命桑弘羊先在河东、太原等六郡试行盐铁官营,三年后才全面铺开。

    至于后来的唐宋明清各朝,基本上都用过试点机制

    所以文科穿越者还真不好混。

    甚至历史不好的说不定都容易在古人面前丢人现眼。

    比如拿“试点机制”当后世科学成果的做法,就很容易被老祖宗们鄙视。

    ……

    且不说糜竺在青州如何励精图治。

    随着徐、兖两州的事情告一段落,邺城幕府上下也终于松了口气。

    一连几日幕府议事,都不乏告假休息者。

    其实别说他们这些幕府属官了,连魏哲都想休息几天。

    可是没办法,大汉千万生民在他肩上担着呢,魏哲实在不敢懈怠。

    但想是这么想的,可实际上班的时候他多少还是有点没精神。

    午后,幕府政事堂。

    这日魏哲刚刚生出一股倦意的时候,一桩突如其来的进言却让他再无睡意。

    只见郭图神色郑重道:

    “明公弱冠投军,百战百胜;开疆扩土,威震塞外。值董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千里赴洛,使董卓怀惧,旧都得复,播名海内,天下皆服。”

    “此后十年南征北战,征讨不臣,至今已横跨大河南北,合八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诚乃不世之雄也!”

    “然长安天子受困,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外托义兵,内实相图,未有忧存社稷恤人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