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工程师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430章 工程师 (第1/3页)90年代初的时候,印度的科技繁荣时代似乎还遥遥无期。
但只短短几年过去,计算机风潮就席卷大半个印度。
这时孟买已经出现了几十家私人机构,专为那些没能考进工程大学的人开设计算机课程。
这门行当竞争激烈,而且你的培训费还不能太高,因为大多数年轻人都没什么余钱。
阿卡什已经回国两年,他最开始在一家IT公司做外包工作。
不过只大半年时间,他就辞职离开。因为他现在做的工作,就是在为以前的自己打下手。
那时候他还在硅谷,带领一整个小组负责网站开发,平时鸡毛蒜皮的零碎小事,都扔给了大洋彼岸的外包人员。
现在你让他屈降身份,重新捡起以前看不上的工作,很折磨。
他之所以坚持大半年,完全是为家庭考虑。
阿卡什的两个儿子不适应孟买的生活,一直生病,包括老婆也是。
他们租的公寓两万卢比一个月,折合四百多美元。
开销非常大,不去工作的话,说不定孟买都待不下去了。
偏偏他已经辞掉了硅谷的工作,短时间内想回都回不去。
感谢苏尔先生的公益事业,阿卡什两个儿子的医疗费用被大笔减免,着实让他们喘了口气。
生活趋于稳定,颇具冒险精神的阿卡什,果断辞掉外包工作,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培训机构。
当初说服他回来的朋友,有句话没说错,“印度,迟早是计算机浪潮的一员,躲都躲不掉。”
既然计算机事业大有可为,那他索性就先做“卖铲子”的生意。
迫于存款压力,阿卡什只能把机构地点放在孟买外围。
很多类似的电脑学校,都坐落在居民区内,里面的房子不伦不类。
这里不像那些吃立在公园大街上的高等院校,在那里可以看到闪烁的霓虹灯、柔软的地毯以及漂亮的女招待。
但是这并不影响年轻人来参加计算机课,长时间挤公交车和火车,让他们破旧的衣衫变得皱皱巴巴,穿梭在城市的大街让他们的拖鞋跟磨损得厚薄不均。
如果以这身打扮出现在高等学院,会使他们觉得很不自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住在破屋里,这种破屋在孟买郊区到处可见。
另一些住在贫民窟的,越过嘈杂的马路便是了。显然,他们不得不艰难地凑齐学费,即便阿卡什收取的学费如此的低廉。
然而,他们得到了足够的教育,使他们不用再做女仆或者公车售票员。
虽然几年以后,他们很有可能还会沦落到那步田地。
但是当他们抱着笔记和复印的计算机手册徘徊时,他们依然是那些梦想着能坐在办公室里工作、享受着因此带来的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追梦人。
前来参加培训的年轻人比想象中的多,阿卡什不得不外聘其他教师。
有的老师并不是那么靠谱,尽管他们在教室里站在比学生高一两个阶梯的位置上。
这些教师在享有盛名的计算机学院考到的资格证书花了不少钱,现在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钱赚同来。
可惜目前没有太多专门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会操作计算机的人,许多计算机专业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