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钱是个合适的人选(求月票)

    第164章 钱是个合适的人选(求月票) (第2/3页)

金能比的。

    就算是阿美利肯自己也找不到第二个教授。

    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一个足够有能力的合作者,主持完成N-2项目,我们都只能沿着科罗廖夫同志的技术路线走,跳不出他的桎梏。

    我们需要有新的大脑加入进来,这颗大脑还要足够顶级。

    我不确定钱能行,但我觉得和华国合作的可能性最大。

    华国有着全球最多的华裔,过去我们能和阿美利肯争夺德意志的科学家,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和阿美利肯争夺华裔科研人员的支持?

    华裔有着足足7亿人口,这7亿人口里总有一天会有教授一样的人才涌现。

    而我们难道不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和华国在科研领域展开合作吗?”

    格卢什科是标准的实用主义者,他停顿片刻后说道:“瓦西里同志,要知道我们好不容易才等来这样的机会。

    如果是尼基塔的话,那么我们的要求一定不会被允许。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而现在换成了列昂尼德。

    尼基塔不会做,所以列昂尼德才会。

    你知道吗是为什么吗?”

    米申能做到局长,敏感度自然拉满了:“当然,为了证明尼基塔是错的,证明自己把对方给换了的正当性。”

    格卢什科点头道:“没错,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现在列昂尼德上来之后,对于登月的渴求只会更严重。

    尼基塔时期,加加林作为苏俄人,第一个踏上了月球的土地。

    不管是不是苏美联合登月,总之上去的是苏俄人,手握月壤分配大权的也是苏俄。”

    在登月之后,尼基塔去哪个国家,就给人家送上一克月壤作为礼物,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现在再去送月壤,只会让民众们不断回想起,这是尼基塔在的时候,完成的登月任务。

    列昂尼德上来之后,可就再也没办法登月了。

    更要命的是,我们的最大对手,阿美利肯还单独实现了登月。

    所以未来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N-2明显有着我们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我们需要引进外部力量,来重新启动整个登月计划。

    而外部力量,还有比钱更合适的人选吗?”

    在当下的阵营里,第聂伯罗夫斯克南方设计局的费多罗维奇·乌特金也许会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但很明显,格卢什科的意思是,就要一股新的力量进来打破现在的僵局。

    而南方设计局说白了和苏俄航天局内部没有本质区别,大家学的都是同样的招数。

    格卢什科希望能够引进其他门派的高手来主导N-2的研发。

    米申问道,“问题在于,N-2科罗廖夫同志生前无法解决该问题,我们也同样无法解决该问题,又如何保证钱能解决这个问题?”

    格卢什科解释道:“我们未必要造N-2,我们需要的是一款能够把苏俄人送上月球的火箭,它只是叫N-2,它是不是N-1的改进款不重要。

    它是采用N-1的技术框架,钱解决了多台发动机并联问题,还是说钱用了新的技术路线,这不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要把责任给丢出去。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克里姆林宫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迟迟无法解决,我们也很明白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那让钱来试着解决,克里姆林宫的压力由华国同志们来帮我们分担.”

    米申读出了格卢什科没说完的后半句台词: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只有这才能足够打动一位资深的技术官僚。

    很明显,米申和格卢什科这批苏俄航天局的技术官僚,面临的压力不是原时空所能比的。

    原时空,尼基塔没搞定登月,苏俄人没能上月球,苏俄更没有拿回月壤在socialism阵营里到处嘚瑟。

    登月的巨大功绩,即便现在尼基塔已经下去了,列昂尼德也无法忽视。

    这条时间线,被彻底改变后,列昂纳德只会给苏俄航天局越来越大的压力。

    格卢什科一方面真觉得钱会是一个好选择,另外一方面也确实觉得华国同志是个完美的甩锅对象。

    至于对方如果真的能做到,那NASA有教授,我们苏俄航天局有钱的助阵,这一点都不丢面子好吧。

    米申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一茬,“我明白了,我会和克里姆林宫充分汇报我们的想法的。”

    至于克里姆林宫为什么会听,技术官僚们都这么说,克里姆林宫难道会不懂吗?

    华国方面会不会同意,他们则完全没有考虑过。

    毕竟对华国而言,这可是难得的可以掌握苏俄火箭研发技术的机会。

    哪怕这像格卢什科所说的那样,没有高精尖加工能力和材料制造工艺,就算有技术也没用。

    但有比没有管用。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志在长远的国家,华国不会觉得这个没用。

    攀枝花天气晴朗,这里哪怕冬天都有着充足的阳光,和燕京灰蒙蒙的天气截然不同。

    51区在地图上甚至都找不到。

    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建筑内,房间不大,却充满了庄严气息。

    办公桌上堆放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