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什么技术复刻爱好者怪癖!
第175章 什么技术复刻爱好者怪癖! (第3/3页)
笑着解释道:“抱歉,这是林教授强行要求的。
他的意思是,我们既然这是科技考古,那试验台也得再造一遍轮子。
他表示回去之后要按照马歇尔航天中心S-IC静态试验台的规格在阿波罗科技造。
现在先在我们这暂时用一下。”
(马歇尔中心历史悠久的 S-IC静态试验台,一直用于测试土星五号、航天飞机和当前推进系统的开发,也包括 NASA的最新火箭太空发射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建成以来,它一直作为尖端发动机和推进技术的试验台。
该试验台最初用于开发和测试土星五号火箭的第一级,该级由五台F-1发动机组成,每台发动机可产生150万磅的推力。
试验台的底座支柱内装有1200万磅的混凝土。
该试验台于1974年进行了改装,用于测试航天飞机的外部燃料箱,21世纪初,该试验台再次用于下一代推进系统的研发。)
专家们觉得变态的地方在于,明明华国航天有专业的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在离长安大概35公里的秦岭范围内,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抱龙峪试验区。
它也是华国航天动力系统最后的验证环节,所有发动机必须通过该试验区工艺验收才能进入总装阶段。
林燃非要手搓一个六十年代F-1发动机的试验台出来。
(工程师们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静态试验台上安装F-1发动机。)
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六十年代好。
哪怕60年代的NASA实现了登月,而现在的华国航天还没登月。
以火箭发动机试验台为例,20时空华国能实现试验数据采集毫秒级响应的试验台明显要先进得多。
来参观的专家们震惊于华国版F-1的完整度之高,实际测试的效果之好,同时也震惊于这试验台之落后。
这就跟你把八十年代的超音速客机搬来,结果不仅把超音速客机搬来,把当年纸质票据的那套机场管理系统也搬来了一样奇怪。
“这或许就是天才的怪癖,大学毕业研究阿波罗登月,复刻真的复刻到骨子里去了。”
而专家们有很多问题想要问林燃,可惜林燃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回申海了。
前面有提到技术容忍度的问题。
华国航天的专家们很想搞清楚F-1发动机复刻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好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容忍,哪些不能,这些在华国自研的发动机领域都能派上用场。
问张小强也行,但张小强知道的肯定没有林燃清楚。
很多具体的技术细节,他只知道是怎么做的,而林燃才知道为什么可以忽略,这部分缺陷又会对哪些部分产生作用。
不过林燃没有义务更没有时间在这里进行解答,阿波罗科技的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即将开始了,同样是由燃烧一号把宇航员给送上去。
F-1火箭发动机研发成功的消息传到所有该知道的人手里后。
林燃此前见过赋闲在家的那位,太清楚两个月搞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林燃确实如同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对阿波罗登月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给他充分的资源和人力,他真的能够在一年多时间里就完成登月。
“好好好。”
而另外那边,华国航天官方微博发了条微不足道的消息,在航天爱好者看来简直是十级飓风:
“近日,华国航天和阿波罗科技联合研发的月球-1号发动机顺利完成点火测试,该发动机参数海平面推力约150万磅,真空推力约为174.6万磅,海平面比冲为263秒,真空比冲为304秒.”
“该发动机意味着我国在单燃烧室液体推进火箭发动机领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航天科技的又一突破,未来将承担为重型火箭提供动力的重任。”
微博一出,指向性过于明显了。
哪怕普通民众不知道这玩意意味着什么,大把科普类博主也会告诉他们。
这是什么意思。
这参数和F-1一模一样,然后又是和阿波罗科技联合研发,又叫什么月球-1号,这不纯纯掩耳盗铃吗?
你到底是什么,我还能不清楚吗?
F-1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而显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华国的社交媒体,在国外也吵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