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倒错的主角(下)

    第16章 倒错的主角(下) (第3/3页)

有气无力的回应道。

    “当然有关系了,事实上,这一点恐怕就是你整个诡计中唯一的败笔了。”高警官的腰背更加挺直,神情和语气的严肃程度达到巅峰,“你可以把床帘等物品从219宿舍带到220宿舍,在同质化的寝室伪造出一片虚假的背景并不困难,可是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改变客观的物理定律——那就是阳光照射的角度!”

    “什么?”我失声惊呼,大脑霎时一片空白,“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原本的书桌,距离宿舍房门最近,距离宿舍阳台最远;反之,四号书桌则占据了寝室里采光条件最好的位置。不同宿舍的不同地点,造成了阳光投射下的阴影倾斜角度的区别,这足以证明你在案发时,根本不在自己的寝室。你精心制造的不在场证明,反而忠实的记录下了你的罪行!”

    怎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无法接受现实的我,下意识的想要举起右手,指向眼前这个年轻警察的面庞,呵斥他赶快闭嘴,但手腕处的拷锁强行制止了我的行为。

    “姑娘,事已至此,还是承认吧。”

    钟玉明长长的舒出一口气,结束了这场注定结局的审讯:“十一月十八日下午,在N市理工大学宿舍区,杀害同班同学关怡菲的凶手就是你,姚子珺。”

    ............

    【题解】

    不知各位读者阅读到本章的最后一段,是否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呢,同时也能理解了为何该单元的标题会取名为《倒错的主角》。本篇作品属于笔者的“校园侦探司慧珺”系列,该系列的人物“高钺”在本篇中出场,且“珺珺”和“怡菲”的称谓也与该系列的主要角色“司慧珺”和“梁怡菲”相呼应,运用春秋笔法共同构成了本篇的第二重诡计——叙述性诡计。

    阅历丰富的读者或许在发现文章通篇没有提及凶手和死者的全名时,便可以推断出笔者的小伎俩了。其实,这一诡计的端倪已暗藏于字里行间之中:1.在该系列的《别样的纪念》中,直接描写过梁怡菲“个子高挑,身高不会低于一米七四”,这与本文对死者关怡菲“身材娇小,体格瘦弱”的形容不符;2.在《别样的纪念》中,明确提到司慧珺本人是左撇子,而该作凶手姚子珺却“下意识的想要举起右手”,还被高钺目睹“忍不住开始用右手不停地撩头发、摸鼻子”的行为;3.司慧珺和梁怡菲分别来自心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且同为大三学生,本文中出现的因保研名额而起的争端,在此二人间根本不成立;4.在姚子珺的独白中,关怡菲对其的称呼是“珺珺”,而在该系列的所有前文中,梁怡菲对司慧珺的称呼从来都是“慧珺”;5.高钺和司慧珺与梁怡菲结识于该系列的《画作未完成》一文中(即前者在本文开篇所提到的“上一起校园杀人事件”),而在本作中,高钺的表现都说明了他和死者与凶手都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