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百姓怪累的
第41章 百姓怪累的 (第3/3页)
也提高不少。
不管什么年头救灾,最重要的就是效率。
鉴于自己要往安徽就地指导救灾,粮道衙门这一块赵安交给自己的岳父丁太负总责。
丁太只有秀才功名,又刚刚任职粮道吏员数月,哪怕女婿高升代理藩台,他这个岳父也是不好立即吏转官的。
自家老丈人,赵安肯定会照顾。
让岳父在粮道衙门坐镇监督粮食系统救灾,也是给岳父下一步升官做的铺垫。
等灾情缓减,就以岳父协助救灾有功为其举监,再在救灾有功人员花名薄中添上岳父名字,多少也能混一个知县。
但是想让粮道衙门这个厅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救灾这一块全身心投入,光鞠躬是不行的,还得有额外刺激。
赵安的刺激就是:“这次救灾,凡本衙表现优秀者,本官不吝破格录用。”
具体就是书办转吏员,吏员转官员。
闻听此言,一众参会的粮道工作人员都是精神一振,很自然想到粮道大人高升,肯定要从粮食系统调一些人帮忙,如此,不就是他们实现个人命运转变的大好机会。
小贷党、教育党外,还得有个粮食党。
赵安的宗旨只有一条——凡他任职的单位,所有工作人员都能跟着他喝汤。
为此,计划拿出五到八个知县供粮食系统消化。
既然是救灾,地方官员肯定有表现优秀,也有表现不利的。
作为老太爷钦点的救灾防乱负责人,上报几个救灾防乱不力的县官不是赵安的本职工作么。
由于老太爷要求立即前往安徽,赵安不能在江宁多呆,准备明早就轻车简从深入灾区。
夜里,主持了家庭会议,把有身孕的春兰和婉清都叫到一个屋子,让二人各自表现。
春兰表现的相当积极,都不用吩咐就主动上嘴。
婉清看的目瞪口呆,可一想到夫君都是正三品的代理藩台了,哪还敢让春兰独美,赶紧蹲了下来。
次日天还未亮,赵安就出发了。
只带了刘小楼、百里云龙等保镖以及粮道衙门的十几个差役,一律坐车,目的地是凤阳,因为得先和在凤阳被革了代理藩台一职的荆道乾交接。
藩台衙门则在安庆,巡抚衙门也在那里。
马车刚启动,赵安就拿笔在写东西了,主要是关于防乱的措施安排。
白莲教在安徽境内发展到什么地步,赵安目前并不清楚,只听娄老师说过凤阳一带的白莲教和当地盐匪勾结在一起,凤阳知府派兵围剿结果被盐匪大败,从此事可以看出安徽绿营的战斗力很差。
所以,防乱这一块不能一味依赖绿营,还是得另组班底。
老天爷给了个机会,安徽巡抚朱珪两个多月前以巡抚名义行文各地,要求组建团练,目的也是防止灾情严重导致民乱。
一开始得知此事时,赵安不禁想到嘉庆对付白莲教靠的也是团练,现在一想,这分明就是朱珪的主意。
再结合朱珪是日后嘉庆的一号心腹,自然就能猜出是朱珪在安徽搞团练有了经验,这才推广去对付白莲教的。
不过朱珪这个创意无疑利好赵安,出发前命人给扬州的丁九送信,要丁九精选2000精壮漕工以运送赈灾粮为由到泗州天长集结。
赵安打算将这两千人就地改为团练,直接听命于他这个暂署布政,因为他身上还兼着徽池太宁兵备道的职责。
可以练军,也可以管军。
正写防乱措施时,前方车队忽的停了下来,掀帘一看,城门内外尽是黑压压的人头。
乃是江宁百姓听说豆腐青天沉冤得雪前往安徽就职,自发前来相送。
场面十分感人。
有老人赠酒,有幼童献花,有妇人激动哭泣,有追着马车迟迟不愿离去的.
直至驶出很久,再也不见百姓身影,赵安激动的心方慢慢平复,然后吩咐刘小楼:“回头通知一下,百姓的账都给结一下,咱差什么都不能差人百姓的辛苦钱对了,刚才那些追着本官马车几里地的妇人们,每人多发一两银子,跑这么远,怪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