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人有失体统乎?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46章 大人有失体统乎? (第1/3页)

    定远县城附近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乡间根本看不到炊烟,很多村庄的村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一粒粮食入肚,好一点的靠去年埋在窖里的红薯渡荒,大部分村民靠野菜、树皮,甚或大雁屎充饥,最后连这些也都找不到。

    居民点附近的山峰皆被砍成秃山,野兽根本不存,又哪里可以打猎得食呢。

    没有吃的,大规模死亡现象便在所难免。

    不少村庄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无人区,保守估计仅定远县因灾死亡人口就得十万左右。

    而整个安徽受灾严重的县有四十多个。

    一想到这场大灾眼下已造成百万人口损失,赵安头皮就发麻,路上更是看到不少“倒尸”,都是走着走着突然倒下再也起不来的饥民,没人处理这些“倒尸”,天气炎热之下便是蛆虫翻涌,尸臭难闻。

    包括赵安在内,一半随行人员都被途中的“倒尸”弄得作呕不止,很多人呕的连绿色的胆汁都给吐了出来。

    就这,还在继续干呕,明明胃中什么也没有,就是不住的呕吐。

    别说吃东西了,就是喝水都会不自觉往外呕。

    有一个胆子小的随行人员更是被吓疯了,这人是粮道衙门的一个书吏,读了半辈子“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也一直以为活在盛世之中,结果几具高度腐烂的倒尸彻底击毁这人的心智三观。

    入夜,风嚎似鬼,惨月当头,精神失常,疯了般到处咆哮。

    不得已,赵安只得命人将这书吏遣送回江宁。

    若能恢复神智则继续留用,若不能则叫其回家,毕竟是“因公发疯”,责粮道衙每月给他一些生活费用不使生计无着。

    这个意外导致赵安途中多耽搁了半天,再次启程出发,路上“倒尸”数量明显增多,根本无人收拾,任由烈日曝晒。

    而那些活着的饥民则如丧尸般继续向县城方向走去,赵安一行走在其中静的除了车轱辘转动声,什么声音也没有。

    饥民们对赵安一行也是熟视无睹,不是不想过来哀求给点活命食物,而是他们已经没有力气追赶马车。

    饥民太多太多,多到赵安都不敢下令停车将携带的食物发放。

    不够,根本不够。

    杯水车薪。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赶紧抵达定远县城,责令该县马上加大救济力度,让从四面八方赶至县城求活的饥民们有碗粥喝。

    哪怕粥清如水。

    死人太多,之所以没有发生大规模瘟疫不过是因为天热,倘温度下降,防疫恐怕就成了各地方官府的首要责任。

    先前在江宁,赵安知道安徽发生严重旱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说实在的他对灾情的印象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百里无人”、“易子相食”什么的,哪里真正见过这些令人头皮发麻,夜里睡觉都会被惊醒的恐怖画面。

    真正深入灾区之后,才发现自己对灾情的了解是那么的渺小,灾民正在经历的可怕场景更是他读再多史书都难以想象的。

    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恐惧到赵安的双手都在无意识抖动,任他如何捏按,任他如何强迫自己镇定,也均难以抑止双手的颤抖。

    整支队伍一百多人,能够做到坦然不改色的也就寥寥几人。

    其中就有赵安的保镖队长百里云龙。

    这人,身上实际背了一桩灭门惨案。

    为了替父报仇,其隐忍十五年不发,一朝出手老幼不留,将仇人一家十六口皆杀了个干净,后潜逃外地加入漕帮,与焦家械斗大放光彩,这才引起赵安注意收入麾下,加以栽培,欲用其为将,掌管安徽团练。

    另外几人有两人是粮道衙门的差役,还有几个是滁州方面派来保护藩台的捕快。

    都是见过尸体的,也见过更惨的,否则不会如此镇定。

    途中所见桩桩骇人听闻的景象,赵安都一一记在日记本里,灾区的可怕景象他必须如实向老太爷汇报。

    这既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

    关于安徽灾情严重的相关报告,目前只有两江总督孙士毅向朝廷递交了一份,但这份报告的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