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喏,这就是阿哥!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52章 喏,这就是阿哥! (第1/3页)

    感谢“霜牙之爪”积极响应赵大人救灾号召,捐输千两纹银!

    赵大人有感而发:“如霜牙辈,方读书人楷模。”

    凤阳府城。

    赵安与被革去代理藩台一职的荆道乾做了正式交接,后者虽被革去安徽代理布政一职,但之前吏部已任他为山东登莱青道,因此在朝廷没有进一步处置前,荆道乾将前往山东就任。

    说是交接,其实就是正式接过荆道乾保管的安徽藩台大印,其它布政交接必须完成的钱粮、库储及相关事务一律搁置。

    原因是荆道乾代理布政时并没有与在家养病的实任布政陈大文做正式交接,因此其与继任者也谈不上交接。

    怀着复杂心情交出代为保管的藩台大印后,荆道乾便将自己近期的“工作日志”交给赵安,日志对于灾区情况描绘的极为详细,已经实施、正在实施的各项救灾条例均列举的清清楚楚,哪里马上要投入钱粮,哪里可以缓一缓,哪里的库粮全发了,哪里只发了三分之一

    很务实的一本工作日志,内中不少地方字体写的都很潦草,明显是荆道乾在“调研”时匆忙书写缘故。

    单从这本日志来看,荆道乾是个务实官员,可能之前对赈灾这块有过经验,各项应对很有条理。

    将自己的工作日志交给赵安,显然是荆道乾这个前任希望年轻的继任者能够迅速了解整个安徽灾情,不致再花时间“调研”。

    没办法,灾民等不了“大人”再调查了!

    目前安徽受灾最严重的是凤阳、颍州、泗州三地,其中又以凤阳受灾最严重,荆道乾代理布政期间主要就是在凤阳指导救灾,藩司大库和各地调拨的钱粮也大多输送到了凤阳。

    只是因为安徽本省过于穷困,加之地方官府效率极其低下,这才导致明明省里已经竭尽所能在救灾,但这灾却是越救越重。

    就跟十匹马使劲在拉车,那车却还是磨磨蹭蹭在走似的。

    任车夫怎么抽鞭子,就是不动。

    最荒唐的就是宿州,明明荆道乾给宿州调拨了三万两白银外加十五万石赈灾粮,可前几天才得知宿州那边发下去的钱粮只有总数的十分之一,其它十分之九都堆在库里没动。

    之前宿州方面对这些赈灾钱粮怎么用,用到哪里去,可都是白纸黑字跟代理藩台大人说的头头是道。

    结果,账上早就发下去的东西,愣是躺在那里没动,把个荆道乾气的要吐血。

    奈何他已被革掉暂署布政一职。

    赵安这里也不相信荆道乾对定远县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但那个定远县依旧在行使地方主官权力,境内依旧饿死人,说明荆道乾这人务实归务实,却在大灾大难这些突发状况面前顾虑太多,说白了就是被条条框框束缚住了手脚,亦或说拿腐朽的官僚体系毫无办法。

    不像赵安这种“愣头青”脑子一热连违规杀人都敢干。

    “赵大人,该告诉你的我都写在这册子上了,安徽的百姓就全靠你了。”

    说这话时,荆道乾神情虽然复杂,看赵安的眼神却含了一丝敬佩。

    敬佩的原因便在于赵安这个继任者还没有拿到藩司大印,就把一县主官人头给摘了。

    此事早已传到凤阳,得知消息的官员无不叫这事给吓了一跳,荆道乾更是为之感慨万分,他在救灾期间不是没想过通过处置一些救灾不利官员提高救灾效率,但最终还是选择督促而不是行霹雳手段。

    没办法,他没有违规杀人的胆。

    敬佩之余对眼前这位曾被人揭发大肆盗卖库粮的年轻继任者也重新审视起来,怀疑那个叫范文同的小吏真是出于私怨诬陷构害上官。

    试问,一个为了灾民能搭上自己前程的官员,能坏到哪里去?

    心中也有遗憾,就是这个接替自己的年轻人怕也干不了多长时间,毕竟没有旨意擅杀地方主官按律可是绞监候。

    哪怕这年轻人后台再大能免死罪,这安徽多半是呆不下去了。

    大灾之时,主官接连换人,于百姓而言可不是好事。

    只这些跟他荆道乾已没关系,各求多福而矣。

    照惯例,赵安送前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