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奥尔良大公

    第237章 奥尔良大公 (第2/3页)

欣赏一阵后,梁沛轩掏出手机,给自己和陈辉都拍了一张照片,抬手就发到三人的小群里,并特意艾特了李海。

    换装后,陈辉两人走出试衣间,与蔻依在大厅汇合。

    克雷研究所给蔻依定制的是一套蓝色的法式礼服,主色调选用凡尔赛雾霭蓝真丝缎面,在光照下呈现冰川融水般的渐变光泽,穿上这一身的蔻依就像是一位公主。

    汇合后的三人从巴黎皇宫大酒店乘车出发,去往法国公学院。

    两边的街景在倒退,陈辉思绪飘飞。

    正好再过几天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这个大奖,就算是自己送给祖国的生日礼物吧!

    法兰西公学院的礼堂比想象中更庄严。

    这座建于17世纪的建筑曾是路易十四的御用剧院,穹顶由三百块手工吹制的玻璃组成,此刻在晨光中折射出淡金色的光晕。

    礼堂正中央挂着巨幅横幅,“庆祝杨米尔斯方程完整解突破——致陈辉教授”,下方是用拉丁文书写的“Veritas numquam perit”(真理永不消逝)。

    宾客们已陆续入场,前排的座椅已坐满了宾客,左边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格丽克教授,她正用钢笔在节目单背面写备注,右边是法国高等教育部长,西装翻领上别着法兰西科学院的金质徽章。

    费弗曼同样坐在第一排。

    舒尔茨陶哲轩也来了,他们正对着陈辉露出明媚的微笑。

    陈辉在侧门遇见了第一位迎候者——法国科学院院士洛朗·德尚,他穿着深灰色西装,翻领上别着法兰西科学院的金质月桂叶徽章。

    “陈教授。”德尚握住他的手,“今天不仅是您的荣耀,更是法国的荣耀!

    杨米尔斯方程的解,将量子色动力学的精度提升了40%,我们的核物理学家终于能更清晰地看见夸克的舞蹈!”

    穿过红毯时,陈辉听见此起彼伏的快门声。

    长枪短炮拥挤在红毯两侧,晃得陈辉忍不住眯起双眼。

    在这其中,他看到了熟悉的华夏媒体,对着那个方向,他微微颔首,同时,那位华夏摄影师按下了快门。

    他不知道,这张照片将会作为这次报道的封面。

    “请克雷研究所所长让-皮埃尔·杜邦致辞。”主持人的声音响起。

    七十八岁的老所长拄着镶银拐杖走上台,他的西装口袋里插着一支红玫瑰。

    “五十年前,杨先生和米尔斯先生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时,”杜邦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他们在论文结尾写道,‘我们相信,这个理论将成为未来粒子物理的基石。’今天,陈辉教授用数学的手术刀,将这块基石打磨得更加璀璨。”

    “下面,有请陈辉博士上台领奖!”

    陈辉起身迈步,走上通往颁奖台的红毯。

    他回头向大厅扫了一眼,可惜并没有见到杨振宁老先生。

    以他的年纪,实在无法经受这般长途的旅行,但他在遥远的东方想必也能感受到此刻的荣耀。

    当他的皮鞋踏上红毯的瞬间,礼堂的穹顶灯光骤然聚焦。

    十二名穿银蓝制服的礼兵抬着青铜奖杯拾级而上,奖杯底座刻着“致改写物理法则的人”,边缘还雕着杨米尔斯方程的核心公式。

    这是克雷研究所特意为陈辉设计的奖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奖杯!

    陈辉接过奖杯时,指尖触到金属的温度——那是法兰西公学院地源供暖的温度,也是人类对真理永恒追寻的温度。

    台下掌声如雷,

    陈辉也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这个方程不仅解释了强相互作用的本质,”

    他对着麦克风说,声音比想象中更稳,“更揭示了一个真理,数学的美,终将成为物理的桥,当我们解开一个方程,我们不仅读懂了宇宙的语言,更听见了它的心跳!”

    “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陈辉坚定有力的说道。

    台下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颁奖典礼后,陈辉和这次受邀前来的嘉宾们移步到旁边的巴黎皇宫大酒店。

    这座酒店原为巴黎皇家宫殿周边贵族宅邸的一部分,红砖外墙与拱形窗框体现了第二帝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十几年前由希尔顿集团接手改造,保留了原始建筑结构的同时,融入现代极简设计元素,改造后仅保留50间客房。

    酒店毗邻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