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随手涂鸦
第239章 随手涂鸦 (第2/3页)
格已经很高了,陈辉做出的成就已经不比任何诺贝尔奖获得者差,但诺贝尔奖在人们心中神圣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梁沛轩下意识的认为诺贝尔奖比克雷研究所大奖更有含金量。
“他不是搞数学的吗,还能拿诺贝尔奖?”
李海虽然对学习不是很上心,但也是知道诺贝尔没有数学奖的。
“你懂什么,以他的实力,拿诺贝尔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杨米尔斯方程又不是纯粹的数学问题。”
梁沛轩对陈辉倒是很有信心。
……
江城大学,化学院,材料研究实验室,
空气中漂浮着金属粉尘与汗液的混合气味,三台服务器机柜持续发出低频嗡鸣,散热扇搅动着凝固的热浪。
左侧实验台上散落着24个标记编号的连铸坯切片样本,断面残留着银砂喷丸处理的痕迹。
中央电脑桌上四块屏幕显示着ANSYS Fluent模拟的钢包流场和群体平衡模型的Fortran代码窗口,其中雷诺应力云图疯狂闪烁。
右侧垃圾桶里已经塞满写满算式的稿纸,最上层一张被咖啡渍晕染的纸上反复涂改着,写着一串让人头晕的式子,
β(L1,L2)=Cβν/ε(L1+L2)^3
“为什么20nm AlO预测值比实测多3个数量级?!”
林浩眼球布满血丝,他调出昨日电镜扫描图,某轴承钢样本中,5-50nm的纳米级AlO呈弥散分布,实测密度为2.3×10^12/m^3,但PBM模拟结果显示同尺寸夹杂物应聚并为200-500nm团簇,预测密度为5.1×10^9/m^3。
距离他4+2的博士毕业期限已经没有几个月了,他却没有半点进展,如果这个项目搞不好,他的博士学位也就悬了。
生化环材,果然是天坑。
林浩一阵胡乱的发泄后,终于是调整好烦躁的情绪,他再次尝试修正自己的模型,材料虐我千百遍,我待材料如初恋。
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了,但他不准备停下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建模。
他将湍流耗散率ε由0.01调整到0.05,然而小颗粒预测结果变好的同时,大颗粒预测更偏离实际。
“再来!”
林浩又尝试增加碰撞效率因子,添加经验系数k=1.5。
然而,这一次模型效果不仅没有变好,反而更差了,纳米颗粒的预测结果偏差扩大至40%。
“再来!”
林浩如同一只暴怒的野兽,虽然已经被撞得头破血流,却始终无法击溃他,让他能一次次的重整旗鼓。
“引入各向异性模型,使用DNS数据拟合张量β……”
林浩喃喃自语,布满血丝的双眼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双眼发出诡异的光芒。
忽然,原本还在正常输出日志的屏幕卡顿了片刻,随后一连串奇奇怪怪的日志弹出后,界面如同一滩死水,失去了所有活力。
内存溢出,计算崩溃了。
林浩颓然的躺倒在椅背上,看向旁边的电镜照片,这是一条由8个TiN粒子构成的致命链状夹杂物横贯视野——这是高铁轴承断裂的主因,而他的模型始终无法复现该结构。
“师兄,先去休息一下吧,你这样下去身体会撑不住的。”
一只白皙的手搭在林浩肩膀上,这只手的主人站在林浩身后,眼中闪过满是担忧。
“罢了罢了。”
林浩长叹一声,他就像刚才崩溃的计算机一样,在这两天两夜的战斗中,他的斗志也随着计算机一同崩溃了。
起身往实验室外走去,然而才刚起身,他身形一个踉跄,若不是旁边及时伸过来一双手扶住他,他恐怕已然摔倒在地。
“我送你回去吧。”
……
陈辉跟着王启明一路去往化学院的材料实验室,
咚咚咚……
王启明抬手敲门。
没人回应,但门也没锁,随着王启明敲门的动作,房门打开。
“老周?”
王启明迈步走进去,开口喊道,这里并不是真正的实验室,而是学生们平时做一些计算和文档工作的办公室,王启明倒也没有太过谨慎。
陈辉却一眼就看到了旁边几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还有散落在桌上地上的草稿纸。
正如王启明所说,周振教授的实验室最近在研究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