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他会来的

    第246章 他会来的 (第2/3页)

国家会展中心的“中国国际钢铁工业展”,郑源修站在宝钢展台前,看着玻璃柜里泛着银光的0.002%超纯净钢样片,指尖轻轻划过标签上的“GB/T 42273-2026”——这是华夏主导制定的ISO 21457国际标准转化而来的国标编号。

    十年前在会议室里被日方茶水泼脏的检测报告,此刻正被他收在随身的皮质文件袋里,封皮已经起了毛边,却始终没舍得扔。

    “主任,武钢所的王主任来了!”助理小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

    穿藏青工装的男人大步走来,手里攥着刚出炉的国际互认证书,封皮上的ILAC-MRA标识在灯光下泛着金芒。

    “老郑,你看——”他把证书拍在展台上,“我们江城所的氧氮分析仪校准实验室,刚通过日本JIS和欧盟EN的双向互认。”

    郑源修想起2018年陪武钢所团队去东京参加ISO会议时的情形,日方代表把他们的检测方法说成“不符合国际惯例”,会场上甚至有人窃笑“中国实验室连温度控制都做不好”。

    如今武钢所的检测报告上,“CNAS”和“JAB”双标识并列,连当年总拿设备专利说事的JFE钢铁,都悄悄把部分高端钢材的第三方检测订单从欧洲转到了江城。

    “现在检测费降了40%不说,”王焕翻开手机里的成本核算表,“我们给一汽大众供的钢,以前光检测就要拖半个月,现在武钢所的设备和我们产线直连,实时传输数据——”

    他指了指展台旁的数字大屏,绿色曲线像跳动的音符,“从熔炼到连铸,每一步的氧含量、夹杂物评级都在云端同步,客户在家就能看实时报告。”

    王焕带着郑源修来到展厅另一侧,宝钢的技术总监正拿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钢片做讲解,“这批给蔚来ET9供应的电池包底板用钢,总氧含量0.0018%,比我们2020年的指标还低60%。”

    他身后的电子显微镜下,钢中夹杂物像散落的星子。

    王焕轻笑着说道,“以前日方说我们的钢像撒了沙子,现在他们反过来问我们夹杂物控制技术能不能授权。”

    郑源修只是看着这一切,没有说话,脑中却满是回忆,他进入这个行业快三十年了,见过了太多太多。

    2000年中国洁净钢平均总氧含量0.005%,日系高端钢普遍在0.003%以下,如今,他们的超纯净钢已稳定控制在0.0005%以内,部分特殊钢种甚至达到0.00015%。

    更关键的是,曾经被日企垄断的夹杂物精准调控、超低氧冶炼等核心技术,如今成了他们的专利池——宝钢仅这一个月就申请洁净钢相关专利127项,其中23项被纳入ISO标准讨论范围。

    “上个月东瀛新日铁的人来谈合作,”秘书小杨也是笑容满面,“他们说想引进我们的‘双精炼+电磁搅拌’工艺。”

    “以前可是他们教我们怎么控制钢水纯净度的!”

    “过去我们用市场换技术,现在我们用技术换规则——这才是真正的产业自信!”

    郑源修自信开口,随着半个月前洁净钢工艺的巨大突破,现在的华夏洁净钢行业,检测体系不再仰人鼻息,技术指标站上世界之巅,连规则制定都有了主导权,那些曾被日企用设备专利、标准壁垒卡脖子的日子,即将成为行业培训课上的案例。

    他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人。

    “小杨,你再跟陈教授联系联系,如果他愿意过来,千万年薪也不是不可以商量。”

    郑源修依旧有些不甘心。

    “主任,国际数学家大会就要开始了。”

    小杨这些天也特意去了解了一番陈辉,越是了解,他就越是明白,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困在宝钢这座小庙里的。

    “罢了罢了。”

    郑源修也轻叹一声。

    ……

    江城大学,

    小办公室中,陈辉埋头在草稿纸上演算,他的旁边摆着《纳维-斯托克斯奇点的复几何正则化》系列论文的合订本,三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光滑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就像是一道吞噬了无数数学家的深渊。

    窗外的樱花已经冒出新芽,转眼已经来到三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