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三易回河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20章 三易回河 (第1/3页)

    宋庠的问题,看似是让他模拟科举策论,实则是在考验他对时局的洞察力、分析深度以及最重要的——在庙堂漩涡中保持清醒务实、又能切中要害的写作能力。

    这其实比昨日那份景祐元年的试卷,难度陡增数倍。

    当然,看起来还有条更取巧的路,宋庠跟文彦博关系很差,是不是痛斥文彦博在此事上的私心,更容易博得宋庠的青睐呢?

    这个念头在心里刚刚出现,就被陆北顾按了下去。

    宋庠不是贾昌朝。

    宋庠持身守正几十年,朝野间最多也就攻击他在相位过于老成持重鲜有建树,没见有谁攻击过他道德败坏的,更没人说过他党同伐异。

    像是吕夷简、贾昌朝一脉相承的那些阴私手段,难道宋庠不懂吗?

    只是不屑为之罢了。

    所以,还是要就事论事。

    陆北顾的注意力,开始专注于“河务”本身这个核心议题。

    “三易回河”是宋代历史的著名事件,但凡对宋代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哪怕不了解“三易回河”究竟是怎么回事,但这件事情总该是听说的。

    所谓“三易回河”,指的就是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三次试图强行引导黄河回归东流故道的治水工程,最终均因违背自然规律与工程技术缺陷而失败,导致本来人口粮食都位居全国前列的河北路经济衰退、民生凋敝,使得河北前线驻军数量和粮食自给率大幅下降,成为大宋亡国的因素之一。

    而今年失败的六塔河工程,就是“三易回河”的第一易。

    他的脑海中飞速梳理着已知信息黄河改道北流的背景、六塔河方案的仓促上马、工程失败的惨烈后果、以及当下朝廷的初步反应。

    “立意若仅论李仲昌等人贪功冒进、设计失当,或指斥文、富二相用人不明、急于求成,虽能切中部分要害,但失之偏颇浅薄,更易卷入党争攻讦,非但难获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