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4k二合一)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三十八章 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4k二合一) (第1/3页)“江大人以为,该怎么赈济?”
户部尚书蔡襄,走出班列。
以江昭为首,淮南东路五十余人齐齐望了过去。
蔡襄是福建路的人。
自其主管户部以来,福建路可没少受益,几乎是年年都兴修水利工程。
钱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此次赈灾,主要的谋划就是掏福建路的钱。
“开仓放粮百日,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便可政安人和,人心稳固。”江昭答道。
淮南东路,种植的粮食主要是水稻与小麦,讲究“稻麦两熟”。
水稻种植,分为早稻与晚稻。
所谓早稻,五月末插秧,七八月收割。
晚稻,则是八月中旬种植,十月下旬收割。
晚稻一割,立刻种下小麦,次年五月可收割。
这一套流程,理论上可做到一年三熟。
如今,六月连下七日暴雨,祸害的就是早稻的收成。
早稻没了收成,要安抚百姓,唯有紧急赈灾,疏通河道,让百姓安心种植晚稻。
养民百日,十月收割了晚稻,百姓有了粮食,水患一事算是彻底安稳度过。
“百日?”
蔡襄面色微变。
这可得耗不少钱啊!
淮南东路,人口重地。
天下一千两百万户人口,淮南东路就占了一百八十万余户,足足六分之一。
一百八十万户,就算是五分之一遭了灾,也得有四十万户。
一石粮食合百升,约一百四十斤。
煮粥赈灾,就算是一户人一日消耗一升,四十万户人一日得消耗四千百多石粮食。
赈灾百日,就是四十万石!
就这,还是理论的赈灾粮。
考虑到贪污、层层盘剥、运输损耗等问题,没有两百万石粮食,根本拿不下来。
两百万石,就是两百万贯钱。
“淮南遭灾,理应赈济。”蔡襄一副理解的模样,摇摇头:“不过,凭空养百姓百日,户部财政实在难以支撑。”
须知,大周朝廷一年收上来的赋税也就三四千万贯。
除开边军消耗、官吏俸禄等大头开支,也就余下两千万贯左右。
这两千万贯,具体怎么开支都有预算。
三司六部常规性消耗,以及治理地方上,一年得拨出千万贯。
截至目前,六个月过去,三司六部已经消耗了五百万贯左右。
广南东路造反,万余士卒长途跋涉,估计得消耗百万贯钱。
从预算上讲,户部仅余下一千四百万贯钱。
这一千四百万贯,也即下半年的开支预算。
禘袷(dì jiá)祭祀,乃是少有的大型祭祀,预计消耗七八百万贯。
三司六部下半年的消耗,起码五百万贯。
余下的百万贯,则是偏向于应急。
此次,要是赈灾淮南东路百日,单是粮草都得消耗两百万贯。
这一来,户部绝对超支预算。
作为户部尚书,支出超支,毫无疑问是重罪。
这肯定不行。
与其强自赈灾,财政超支,不如稳妥为主,一开始就少拨些钱。
蔡襄面色平和起来。
反正,户部没钱!
“以户部的财政,拨出几百万贯赈灾,并非做不到吧?”
江昭面有不愉,质问道:“须知,淮南东路年交赋税六七百万贯。此次拨款,哪怕算上水利兴修,也仅仅是六七百万贯的三四成而已。”
作为高度繁荣的沿海地区,淮南东路的主要经济是盐业、漕运、海运、商贸、渔业、手工业。
天底下最挣钱的五大垄断生意:盐务、开矿、边贸、海运、漕运。
除了开矿以外,淮南东路都大幅度的涉及,五占其四!
上交的赋税约为朝廷税收的两成,淮南东路是当之无愧的交税大户。
“户部余钱一千四百万贯,要是考量到三司六部下半年的支出,以及禘袷祭祀,实在是没有余钱。”
“以户部的财政,最多赈灾三五十日。”
户部尚书蔡襄缓缓道。
钱少,有钱少的赈灾法子。
对于赈济一事,户部一向是持“放大抓小”的态度。
小型赈济,足以让户部官员刷一刷存在感,拉一拉政绩,却不怎么耗财。
拨钱赈济,联合工部兴修水利,偶尔还能捞一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