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看百姓反应

    第六十八章 看百姓反应 (第2/3页)

写出具有特殊导向的书,让说书先生去说。

    自己以后还会有新的创作,依旧要让说书先生去说。

    在没有那么多人认字之前,这是自己要掌控舆论权的关键。

    如今这些读书人形成的舆论场,自己是抓不住的,想要进入这里面和里面根深蒂固的老怪物们搏斗,那无异于是找死。

    而让百姓也有听有说的权利,就等于是扩大了舆论场,自己润物细无声的控制住这个舆论场,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自己就能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了。

    谁说不入朝,就不能表达政见的?

    章旷正是要做意见领袖。

    范仲淹看柳永情况好一点了,才回头:“你学生说起书的事情,你的《少年包青天》先讲给百姓听,然后才出版吗?到时候还能赚钱吗!?”

    “我听王夫子他们说,酒楼赚的钱,基本被你投入在这本书上面了?”

    要说投入,也对,但其实,钱主要是研究油墨和纸张用了。

    光是工人就请了四百多个。

    光是混入油墨的油料,就尝试了几十种,这些油料一个比一个贵。

    最后试验出了桐油,然后又实验比例。

    一群人天天实验,光是材料费就砸进去不知道多少。

    而且一开始还走了弯路。

    一开始,工匠们全用的是墨去实验,那家伙,贵的惊人。

    后来章旷偶然想起,油墨这种东西可能是用炭黑做的,然后才告知了工匠炭黑的做法。

    大宋的东京人口太多了,有七成的人根本用不上木炭、木材这么高级的燃料,用的都是石炭,也就是煤炭。

    煤炭运输和开采人数很多,要购买也简单。

    所以书院开始购买煤炭封闭烧炭黑,这样才把油墨做出来。

    这个研究的过程,花费的钱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值。

    但是对于章旷来说,却是一笔稳赚不赔未来即将千倍万倍返利的研究。

    甚至书院已经开启了自己的煤矿收购计划。

    当然,这些章旷并不告诉范仲淹:“能赚钱的,只是赚了钱还要继续投进去做一些产业。”

    “说书人要把《少年包青天》说完,得说二十天以上,而且,文人们哪有功夫天天去听书?不如一次看个爽?”

    柳永听到谈论少年包青天后,才回过神来:“我找包拯问过,他没有遇到过什么竹林女鬼案,他少年时代和你书中讲的也不一样,所以为什么要用他的名号?”

    章旷笑了笑。

    为什么?最多三天你们就知道了。

    章旷一开始想到写书,想到写刑侦后,其实有两个选择。

    《少年包青天》《宋慈洗冤录》,但是仔细想了一下,如果写的是洗冤录,那百姓听完得暴动不可。

    宋慈一开始以为刁光斗只是个懒官。

    随后发现他是个巨贪。

    再然后以为他这个小贪官送钱笼络了一个大贪官做保命符。

    却被刁光斗告知不是一个,是一群。

    等到最终一路查过去,宋慈才知道,杀人放火的贪官不是一群,而是朝中所有官员,全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