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毫无可能

    第六十九章 毫无可能 (第2/3页)

冲,而是有一股清香。

    所以做的王八,是妥妥的辣菜,刺激。

    柳永喝了一口酒,才开口:“你想要冰糖?做什么用?”

    其实柳永知道哪儿有冰糖。

    章旷看了一眼柳永,无语:“你只是去成都逛了个街,游玩了一个月罢了,我是成都人,我能不知道哪儿有冰糖吗?”

    和陈尧咨的路走通后,陈尧咨手下的人早就和章旷联络好了,已经开始从成都大规模运送冰糖过来了。

    历史上从饴糖,到砂糖,制作是一个很艰难的进化过程。

    就算是在唐太宗时期,也因为糖的问题苦恼,还曾经派人去天竺学习那边的制糖手艺。

    当然了,主要是因为那边在朝贡时,带来了大晶体糖,让唐太宗惊到了,所以才派人去学习。

    但……虽然史书记载的头头是道,但实际上毛都没学会。

    他们学得会就怪了,人家天竺能制作大块的糖,是因为人家气温高,熬糖的地方更是热的逆天,所以能析出冰糖。

    同样的方法直接挪到大唐用,不考虑环境温度问题,失败率百分之百。

    真正的黄冰糖的制作最终还是在大宋初期,在成都出现了。

    为什么后世的糖酒会开在其他地方没人参加,而必须开在成都?

    就是因为全国的酒的基酒基本都是在蜀地生产然后送出去勾兑的。

    而糖就诞生在这儿,命运直接绑定的。

    为什么最近二十年成都从被疯狂压榨剥削,到隐隐有盖过东京的架势?

    就是因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商品,几乎全是在成都生产的。

    在白布就是钱能当钱花的时代,蜀锦,直接能当黄金用。

    蜀绣更不用说,现代熟知的四大名绣在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而只有蜀绣,蜀绣就代表了古绣这个门类。

    茶,大宋的茶叶九成出自于蜀地。

    酒,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但因为粮食原因,综合下来平均每年也有近三成的酒产自于蜀地。

    糖,也是产自于蜀地,目前只有少量技术外流现象流到了岭南,后来的产糖地区包括闽浙台都还没学会。

    这几个东西抓在手里,能不富裕吗?

    柳永愕然了一下,感觉被自己蠢哭了,有点无语:“确实,你是成都人,你怎么会没路子买到糖呢。”

    章旷一直就有路子买糖,但没路子运糖,有了陈尧咨后,就已经有了。

    范仲淹询问:“这冰糖,居然不是红糖做的?”

    章旷点头:“当然不是,他们是甘蔗的两种产物。红糖杂质非常多,而冰糖很纯粹。而形成红糖后,就基本没法还原了。”

    红糖,其实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如果硬要追溯的话,大概楚辞里面就记载了甘蔗。

    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