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敌人只在三步之内、千里之外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130章 敌人只在三步之内、千里之外 (第1/3页)

    在古代,速度最快的运输方式不是马匹,而是船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南自福建梅花所起,北自太仓刘家河起,迄于直沽,南北不过五千里,往返不逾二十日”。只要顺风顺水,水路运输的速度超乎想象,远在陆地上就算跑死马都赶不上。

    因为跟郑芝龙纠缠得久了一些,所以朱由检的海运大计没有赶上趟。

    九月,正处于南北季风交错的时候,风向忽而东南、忽而西北。大明的硬帆船逆风也可以走,也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风向而设计的,但是逆风走之字形终归是绕了路,前进速度比不上顺风。

    对于朝廷的订单,郑芝龙其实一开始是不想接的。漕运就他妈的是个赔钱买卖,就算换成海运粮食,又有几个钱赚呢?他平时干的都是赚大钱的买卖,一趟就是几十万两的生意,根本就瞧不起皇帝那穷酸样。

    但想着毕竟是刚刚受了招安,要是皇帝让他去讨伐建奴,那他铁定拒绝;只是运粮食的话,还是可以给个面子的。

    朱由检没有白嫖郑芝龙,也没付运费。他怕要是把郑芝龙当跑运输的小工,人家就敢把他的粮食漂没,所以他是向郑芝龙订购粮食,不管他从什么地方搞来粮食,只要运到天津卫,就按照每石 1.2两白银的价格收购。

    福建不盛产粮食,江苏、南直隶米价 0.8两,五成利郑芝龙嫌少,所以他跑去了安南,用 0.5两的价格搞了一批米运了回来,为此他还跟自己的好兄弟刘香佬干了一架。

    其实海运粮食并不好干,要是真的很赚钱,早就有人这样干了。北方粮食产量少,南方粮食产量多,按理来说南北方粮食价格应该差异巨大,但是由于北方很穷,又恰好弥补了这个缺点,导致北方的物价比南方低,粮价也拉平了。

    除非北方天灾,或者是辽东这种发饷发到通胀的地方,才会出现高粮价。北方穷,没有银子,物资也少,就导致了一个诡异现象:

    南方物资丰富,但并没有往北输送的意愿,也只有被朝廷强权压着,才不情不愿地运一些。

    从朱由检的角度来说,现在北京粮食价格不到一两银子,他用 1.2两收粮已经是出大血了。不过银子都是王八蛋,一点用都没有,粮食才是根本,亏点就亏点,有粮食才安心。

    漕运的运力是有限的,海运不一定很省钱,但可以作为运力补充,值得下注。

    朱由检不能直接从京师收粮,这种大宗运作会影响一地的粮价,北京粮价低,是因为京畿地区的粮食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