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后一位长辈
第一百三十二章 最后一位长辈 (第2/3页)
黑河的地方,公子说那里可屯田百万亩,那是一片很好的地方呀,能养马还能屯田。”
“末将必取之。”
张苍又道:“将军明天就出发吧,渭南诸事有我在。”
章邯行了一礼,便离开了。
翌日,章邯带着一车车的军械,在十余个骑兵的护送下,他带着妻小一路朝着陇西而去。
这一次章邯不仅仅带去了长槊,还带去了新造的马镫。
张苍与叔孙通一路送别章邯,直到过了咸阳桥,两人才停下脚步。
秦廷还在往北方与西方增兵,在咸阳桥边还有不少送行的人,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批人在咸阳桥送别去打仗的家人。
这座桥是公子扶苏修建的,或许当人们每每在此地送别要出征家人,他们踩在这座桥上,也会想起如今在咸阳的丞相府,主持建设国家的公子扶苏。
眼看着章邯的队伍越走越远,叔孙通脚踩着结实的咸阳桥走着,道:“这座桥看着真好,它本该在这里似的。”
“嗯。”
张苍应了一声。
叔孙通又道:“听说这座桥还是你帮助公子扶苏建设的。”
张苍低声道:“当年公子为了建设这座桥,在西渭河的那间小屋守了一年……你看就是那间小屋,如今还在。”
顺着张苍的目光看去,叔孙通见到了那间屋子。
张苍道:“公子行事严于律己,你不觉得这种事迹正在改变着一些人吗,老师还在世的时候,我在稷下学宫见到你,你就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现在的你却为了那些孩子读不好书,愁得睡不好,吃不好。”
说的正是荀子还在世时,那时张苍就跟着荀子离开了稷下学宫。
叔孙通还记得那年,稷下学宫的很多学子与诸子名家都在准备逃亡,他们害怕秦军杀来,他们担心秦军会毁了稷下学宫的一切。
后来秦军真的来了,秦军赶走了稷下学宫的人,带走了稷下学宫的书。
叔孙通回想起当初,那时他见过在稷下学宫的荀子,只可惜他没有拜在荀子的门下,而是拜在了孔门。
叔孙通不想与张苍说,其实当初他在孔鲋门下求学,实则他也十分仰慕荀子,只可惜只能读荀子的书,却不能拜在荀子门下。
叔孙通半生求学,人到中年,费尽了心思到处交游凭借着苦学多年的才学,才能让孔鲋看一眼他,他才拜在孔鲋的门下。
“皇帝如此轻易就让章邯任西路军主将,难道不会猜疑丞相与太尉吗?”
张苍道:“你是担心公子?”
叔孙通颔首不语。
“你多虑了,现在的公子愿意为了北方战争倾尽渭南之力,将来公子为了建设国家也会拿出他的所有,有如此公子,皇帝一定是信任的。”
回到敬业县之后,叔孙通开始给公子高讲述那座祁连山,他说在周人时,周穆王曾带着春山宝玉见西王母,后来那里成了月氏人的养马地,而如今看来,公子扶苏是要将祁连雪山当作西北的屏障。
当秋雨再一次落下的时候,一位老人家乘着马车来到了咸阳。
这位老人家来咸阳时,是被人抬着病榻来的。
此人正是公子的大爷爷,嬴傒。
在咸阳宫的历代秦王牌位前,已有回光之兆的大爷爷一直看着其中一个牌位,扶苏看着父皇将牌位拿到了大爷爷的面前。
大爷爷看着这个牌位,眼中落下了泪水,他瞪着眼一直望着这个牌位不语,好似眼中充满了自责之情。
而这牌位正是大爷爷的父亲,秦孝文王。
扶苏一直站在不远处看着,大爷爷大概是觉得他没有做好这个儿子,他也许做过错事,也改正过错误,也自责与自大过,这似乎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经历。
现在大爷爷要去见秦孝文了,去见他的父亲了。
直到,大爷爷的的手无力垂下,始皇帝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位亲近的长辈,也过世了。
扶苏转过身,看到秋雨不断从屋檐落下,身后是哭声不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