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第1/3页)

    丞相李斯的禁私学令已筹备多年,按照丞相李斯最开始的观点要禁私学,还要废儒服,并且制定的转业令,或者是《尉律》教法令。

    但在扶苏看来,这些都太过复杂了,学哪家,看哪家典籍,什么能学,什么不能教,一定要归类起来,很繁杂,再者说孔子,孟子,荀子的诸多观点也都差不多,你敢说荀子的言语中没有孔子的观念吗?

    这其实是自相矛盾的。

    难道孟子真的就反对法家吗?

    焚书确实是个很好的办法,但在扶苏看来,这样做还不够,不仅仅要禁止某些书籍传播,还要规定哪些人能教书,哪些人不能教书。

    有些事想要做好,就必须要下成本,并且还要从基层开始建设,支教的规模需要再扩大,并且需要让教书的夫子再重塑观念。

    将敬业县的一些书籍放出去,加以更广泛的传播。

    高泉宫内依旧忙碌,夫人正在教着小公子说话,不过小公子总是学不好,一些发音总会有些偏,说起来十分搞笑,惹得宫里的人总是被逗笑。

    不过这孩子很灵醒的,公子衡自小就表现出了极好的天赋,总是喜欢将他喜欢的物件与玩具放在一个角落。

    藏好之后,这孩子多半也是忘了。

    宫里上上下下的人都要寻找小公子藏起来的物件,譬如说一支笔,一只鞋履,或者是一块布。

    现在小公子正在跟着夫人念字,多数时候小公子只会咿咿呀呀,只会简单的说几个字。

    孩子开口慢,学说话比较慢也是正常,王家婆婆十分放心,总是劝夫人应该耐心一些。

    深秋时节的关中到了夜里总是很冷,扶苏用铜锅煮着火锅与妻子吃着。

    王棠儿有些担心频阳公的身体,以前这位老人家或许是在装老迈,而现在他老人家是真的老了。

    扶苏道:“明日,与我去见见频阳公。”

    她颔首道:“谢公子,其实父亲说过他会照顾好爷爷,让我无事就不要打扰,去了只会让爷爷更担忧。”

    扶苏深以为然,频阳公其人的确是这个秉性,不会让人去打扰,一门父子俩人如履薄冰大半辈子,还是不要去惊扰的好。

    第二天,结束了廷议之后,李斯回到了丞相府。

    今天没有见到公子来丞相府当值,只有程邈处理着少府的公事。

    还未等丞相发问,注意到对方眼神的程邈先开口回道:“公子今日去敬业县,与夫人共赏秋景。”

    李斯收回目光,继续看着眼前的文书。

    护送公子扶苏的车驾一路出了咸阳城往敬业县而去,每每出门小公子都会非常的好动,田安抱着小公子,这一年小公子可见得长大了不少,这孩子几乎每一天都会重一些。

    车驾到了敬业县之后,叔孙通亲自来迎。

    扶苏见到他须发已是花白,又道:“这两年,你老得有些快了。”

    叔孙通叹道:“近来遇到了一些烦心事。”

    “鲁地的人送来书了?”

    知道这事瞒不住公子,叔孙通早就准备好了书信,他双手递上道:“公子,这是鲁地一些名士送来的书信。”

    扶苏拿过书信,继续往前走着。

    见叔孙通正要跟上,田安也跟上脚步,走在叔孙通身边道:“是因公子近来收天下书籍,那一车车的书籍送来咸阳的事?”

    叔孙通颔首。

    田安又道:“这就不对了,这件事是丞相李斯支持,又是公子所为,他们为难你做什么?”

    这么一说,叔孙通忽然明悟,他行礼道:“田常侍所言甚是。”

    田安又道:“长得好欺负。”

    叔孙通尴尬一笑,又不觉得委屈了。

    扶苏看罢这卷书,大抵上所写的都是劝说叔孙通重新回鲁地,不要再为大秦做事。

    是呀……他们会将叔孙通教书育人的事,打成一件给大秦为虎作伥的坏事。

    人心不能细看,越看越高兴不起来。

    从蒙恬要北伐开始,整个渭南郡都在为战争付出,现在该回馈这里的人们了。

    扶苏走了一圈没见到张苍,道:“张苍人呢?”

    叔孙通回道:“去潼关了,听说是司马欣遇到了一些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