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议查楚藩承袭疏》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74章 《议查楚藩承袭疏》 (第1/3页)

    苏泽回到了报馆,就开始起草奏疏。

    想了想,苏泽决定将奏疏分成两部分。

    上半部分,自然是请求朝廷派遣能干的大臣前往武昌,查探楚宗案,确定朱华奎的身份。

    原时空的楚宗案查不清楚,原因是当时案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很多涉事的当事人都说不清楚了。

    而且原时空的伪楚宗案,还涉及到当时朝堂的政治斗争。

    加上原时空的万历皇帝不理朝政,还胡乱指挥,最后让明廷的公信力丧失,得到了一个所有人都无法认同的结果。

    但是这一次的楚宗案是楚恭王刚去世就爆出来的,当事人都在,只要派遣能干的官员探查,肯定能查出真相。

    楚王继承是大事,多少宗人都盯着。

    楚王府内有很多下人,朱华奎的母亲胡氏怀孕总要有人伺候。

    还是声称朱华奎兄弟是王妃娘家孩子的,那只要将相关人等询问一下,再比对口供,大概都能得到真相。

    其实历史上的大案,案情都没有太多复杂的地方,真正干扰办案的其实是政治因素。

    当然,查案只是第一步。

    无论是通政使杨思忠,还是刑部侍郎李一元,包括他们身后的重臣们,其实都不太关心朱华奎的身世。

    主要还是楚宗。

    所以换句话说,这起案子还是和政治有关。

    但是苏泽也很清楚,想要一下子削藩楚宗,这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同样是一个政治问题。

    原因也很简单,嘉靖皇帝所在的兴王府一脉,就封在湖广。

    也就是说,当今皇帝这一脉,当年也是从湖广走出去的,嘉靖皇帝在继位前,都是生活在湖广的。

    当然,从血脉上讲,楚王一脉的祖宗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桢,而嘉靖祖上是明宪宗第四子朱祐杬,其实兴王一脉和楚王一脉的血脉关系很远。

    但是如今湖广已经除了荆州的辽藩了,如果再革除武昌的楚藩,那皇室在宗室的声望肯定受损。

    这显然不是隆庆皇帝能下定决心的事情。

    况且现在楚恭王才去世不久,楚王世子朱华奎年幼,如果这个时候革除楚藩,恐怕要引起各地藩王的动荡。

    苏泽当然想要一下子革除藩王弊政。

    可是这些藩王在地方上也都是豪强,如果串联闹起来,对朝廷威信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汉景帝可是铁了心要革除藩王的,可七王之乱闹起来,他还是要杀晁错。

    明代也不是没有藩王造反的先例。

    所以苏泽也不觉得现在是革除楚藩的好时机。

    可虽然不是革除楚藩的好时机,现在却是一个削弱楚藩的好时机。

    如果朱华奎真的是楚恭王血脉,那这帮上血书的楚地宗亲就是诬告,那苏泽正好可以乘机请皇帝重重惩罚这些人,从楚宗手里夺回湖广的土地。

    如果朱华奎不是楚王血脉,那么苏泽就可以建议皇帝,楚宗绝嗣为名,分裂拆封楚宗。

    这样同样可以从楚宗手里夺来资源。

    这也是杨思忠和李一元重视这个案子的原因。

    无论朱华奎是真是假,都对朝堂有好处。

    显然在《隆庆会计录》出台后,文官们为了节流几万银元争得头破血流,藩王却能每年坐收几十万的渔利。

    这才是《会计录》的重要作用,这是改革的纲要,也是改革的冲锋号。

    楚宗是湖广第一大宗,也是人口最多的,占据湖广禄米的七成。

    谁能在这个楚宗最虚弱的时候,让楚宗吐出肉来,就能得到朝堂的青睐。

    不过苏泽要做的也不止如此。

    光是让楚地宗室吐出几亩田,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的。

    只要楚王府还在湖广,楚地宗室依然是可以作威作福。

    所以苏泽提起笔,写下奏疏的后半段。

    所以完整的奏疏题目是——

    《议查楚藩承袭并厘正楚藩刑狱疏》。

    重点自然是后半部分!

    苏泽在奏疏中写道:

    “敕令裁革宗藩私审之权,凡宗室刑名案件,悉交案发地有司衙门勘问。”

    “府县官依《大明律》初审具狱,详文上呈刑部复核;重案则由三法司共议,终审之权归于圣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