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厘正楚藩刑狱疏》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75章 《厘正楚藩刑狱疏》 (第1/3页)

    就这样,刑部主事狄许,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塞进了勘楚使团中,在皇帝的严令下迅速离开京师,前往武昌查案。

    因为皇帝下了严令,所以使团没有走更舒服的水运,而是走了最快的路线,也就是通政邮递司的急递路线。

    一行人从京师,经过涿鹿驿、保定金台驿、真定恒山驿、顺德龙岗驿、卫辉卫源驿,一直到郑州管城驿这才暂时停歇了一下。

    这一路上勘楚使团遇到平坦的大道就乘坐马车,遇到狭窄的小道则直接骑马,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这千里的路程。

    这个速度就连使团正使殷士儋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殷士儋作为典型的清流大臣,走的是翰林院的清贵路线,没有在地方上任职过。

    但是他在先帝朝做翰林的时候,也曾经被点为河南乡试考官,曾经走过官驿前往河南。

    可那个时候沿途的官驿都管理混乱,挤满了不知道从哪里拿到勘合的人,驿卒虽然不敢在官员面前发泄怨气,但是故意磨洋工还是可以的。

    而在驿站的待遇,完全和官位挂钩,遇到大官出行甚至会堵塞驿站,连传递军情的骑手都换不到马。

    可这一次沿途遇到的所有驿站全都井然有序。

    驿长会查验人员的勘合,根据紧急程度提供相应的服务。

    通政司将勘合分为了三种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和白色。

    勘楚使团是皇帝钦点要着急办理的,所以殷士儋等人手持的都是等级最高的红色勘合。

    红色勘合可以在驿站直接换马,还能直接得到干粮和清水的补给,提供最好的食宿服务。

    黄色勘合则次一点,不能换马,但是马可以得到驿站的精饲料照顾,人员也能得到正常的食宿服务。

    白色勘合就只能得到最简单的食宿服务了,马也只能得到牧草喂养。

    看来杨思忠这个通政使还真的有能力,他是用了心梳理整个大明的驿站体系的。

    殷士儋有些忧虑起来。

    杨思忠和他一样,也踏在入阁的门槛上。

    上次内阁递补阁臣,雷礼入阁专门负责水务,实际上没有分担多少内阁事务。

    朝廷很有可能再次递补阁臣。

    那杨思忠和自己就是竞争对手了。

    想到这里,殷士儋更是下定决心要将这次的差事办好。

    想到这里,殷士儋也有些头疼起来。

    其实殷士儋这个礼部侍郎并不是拥藩派。

    嘉靖年间,殷士儋主持重新修订《宗藩条例》,加了这么一条:

    “亲王无后,以兄弟及兄弟之子嗣,不得以旁继。”

    这其实是一条削藩条款。

    亲王如果没有后代,也没有亲兄弟和亲兄弟的后代,那就不能继续继承亲王的王爵,也就是要除藩了。

    这个条款其实相当的厉害。

    各地宗藩人数众多,但是几乎所有嫡脉都面临血脉稀薄的问题。

    比如楚宗就是这样,老楚王在位几十年都没生出儿子。

    如果真的能严格执行这个条例,嘉靖年间就有不少宗藩因为血脉断绝而废藩了。

    只可惜殷士儋的废藩努力还是失败了。

    嘉靖末年,坐镇兰州的肃怀王薨,无子。

    肃怀王就是完美的符合殷士儋修订的宗藩条例情况,他无子也无弟,按理说应该废除肃藩。

    肃怀王的母妃上奏请以辅国将军朱缙贵嗣,礼部议朱缙贵是肃怀王从叔,不可承祧。

    但是朱缙贵重贿中官,于是嘉靖皇帝以肃籓越在远塞,不王无以镇之,允许朱缙贵嗣王位。

    殷士儋据理力争说:“肃王府在兰州,根本不是边疆而是内地。”

    但是皇帝还是不许,殷士儋又请降一级封朱缙贵郡王,皇帝还是不许。

    在遭遇了这件事后,殷士儋意识到废藩的关键还是在皇帝身上,于是逐步开始收敛自己的立场,专心教导当时的裕王,也就是现在的隆庆皇帝。

    隆庆登基后,殷士儋又在詹事府教导皇太子。

    礼部官员逐步忘了这位礼部侍郎,其实也是个隐藏的“废藩派”头子。

    在郑州管城驿休息了一个晚上,殷士儋又催促使团重新启程。

    接下来从郑州去信阳,再从信阳就能入湖广了。

    殷士儋嫌弃的看了一眼队伍中的狄许,如果不是他这个体弱的刑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