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高拱的前置任务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308章 高拱的前置任务 (第1/3页)高拱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放下苏泽的奏疏放在桌上,他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想的竟然是国子监预科?老夫还以为你会将精力放在科举上。”
苏泽一惊,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激进了,没想到高拱比自己还要激进,现在就想着改科举制度?
但是仔细想想,高拱这么想也正常。
苏泽这么年轻,当然可以从蒙学预科入手,但是对于高拱来说,他这个内阁阁老还不知道能做几年。
特别是他曾经经历过一次罢相,深知皇权的喜怒无常。
这也是为什么高拱对于推广实学非常上心,甚至要比苏泽还激进的原因。
苏泽说道:
“师相,您是要效法王荆公吗?”
高拱反过来问道:
“有何不可?今日老夫就在聚集弟子,也准备效法王荆公编纂一本实学典籍出来。”
苏泽愣一下,他也没想到,高拱这段时间在朝堂上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原来是在私下里憋了这么一个大招。
“师相能给弟子看看吗?”
高拱老脸一红,不过他的脸比较黑,在烛火下没能让苏泽看出来。
自从上次苏泽提出了以“做实业、禁空谈”来倡导实学的方针后,高拱还是想要完成实学理论突破。
于是他背着苏泽,召集门徒弟子讨论实学典籍。
这也是效法王安石,想要搞一本《三经新义》出来,作为实学的指导典籍。
然后再学王安石,将实学典籍列为科举的必考书目,从而让读书人都学习实学。
可一群人鼓捣了近半年的时间,一直没什么像样的成本。
原因也很简单,经过儒学千年发展,能走的路前人都走得差不多了。
心学是儒学最后的一次理论突破,苏泽原时空的清代儒学,几乎没有什么突破性的理论出现了。
这也是苏泽之前一直没有搞实学理论突破的原因。
搞起来太麻烦,推广起来阻力也太大。
弟子都这么问了,高拱也只能拿来一些草稿。
苏泽在鲸油灯下,简单翻看了这些稿子,果然和自己所料的那样,高拱领着弟子也没弄出什么有新意的东西。
苏泽放下这些稿子说道:
“师相,王荆公能推广王学,那是因为他是真宰相,您能如王荆公那样,顶着天下士人谩骂推广实学吗?”
高拱最后还是摇头。
宋代的宰相和明代的阁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王安石这个宰相也和其他宋代宰相不一样,他在推行变法的时候,权力是独一份儿的。
那时候的王安石,行政、司法、教育、军事诸权合一,对全国所有领域都下达了变法的政令。
就是原时空的张居正,也没办法和王安石相比。
苏泽又说道:
“再说了,王荆公的王学,其实不过是在宋学的基础上发微,搞了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出来。所谓推广王学,不过是党同伐异罢了,弟子不认同他的做法。”
王安石的学说叫做王学,王学在宋代一众学术里影响力也是很小的。
说白了,王学还是政治学派,是为了筛选出“自己人”,专门编纂出来的学说。
在经义上靠着官方支持才推广开来,钻研的人很多都是投机者。
和其他宋学学派相比,王学在王安石罢相后,很快就失去了影响力。
苏泽又说道:
“王荆公以王学取士,最后取的都是投机之士,两宋之际那些教训,师相难道还不清楚吗?”
这下子高拱终于说道:
“子霖说的对。”
高拱也暂时放下了编纂实学典籍的想法,再次开始思考苏泽的提议。
正如苏泽说的那样,国子监预科可以成为实学的阵地,先培养一批人才出来,日后再想着改革科举就是了。
实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人才阵地。
心学有书院,理学是官方意识形态,是科举考试的考纲。
当年王阳明推广心学,也是办阳明书院讲学,发展了一个甲子,才有阳明心学如今的局面。
自己还是太着急了。
但是看到苏泽,高拱还是有些生气。
实学就是这小子弄出来的,但是这半年来他心思都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