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你这竖子,倒是给朕寻了一个人才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64章 你这竖子,倒是给朕寻了一个人才 (第1/3页)

    温禾在心中思索的同时,在他对面正煮茶的李世民也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

    马周说的并不符合他的心意,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了。

    温禾摇了摇头,问道。

    “你的意思我明白,以利诱之,可是你想过没有,那些农户家中的孩子,会有时间读书吗?”

    “而且若是他们通过了考试,得了士子的身份,以他们的身份想要接着参加州试,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用几年的时间专心读书,只怕没有几家人负担的起。”

    还有一点温禾没有说,那就是如果大量的人去读书,这无疑是让本就生产力贫瘠的大唐,失去更多劳动力。

    “另外求学还需要去私塾,寻常的庶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如何能上的了学?”

    马周确实有才能,但是在温禾看来,宋朝的科举制度并不适合唐朝。

    要知道,宋朝是经历过唐朝中后期文化喷涌,以及五代十国世家遭到毁灭性打击后,才形成了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场面。

    这才形成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而在唐初,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世家,绝对不可能让皇帝这么做。

    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对付皇权。

    如果真是那样,即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担心,这天下会不会再一次的动乱。

    “县子误会了。”马周解释道。

    温禾好奇的望着他,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马周笑道:“在下的意思是,这孩童之考试并非是科举,也无需以考试结果赋予官身,而是一种激励,成绩上佳者或是赏赐钱粮,或是免除一年的赋税,或者是兵役、劳役。”

    “至于他们是否愿意继续求学,那便是他们自家的意思,而有了这样的奖励,想必应该会有不少人愿意让自家孩子读一段时间的书,至少在农闲的时候,会让家中孩子读书。”

    有点意思啊。

    这倒是和后世建国初期一些地方的扫盲时候用的方法很像。

    这样一来,花费的代价便不会很大。

    不像明清那样,只要是秀才就能免除一切田税,导致不少地主都将田地记在那些秀才的名下,以此来逃避税收。

    “只是还有一些问题。”马周说完倒是没有多高兴,反而有些担忧。

    “什么?”温禾问道。

    “那便是督考之人,若是用世家出身的官员,只怕会有人从中作梗,若是用当地官员,又怕会有人徇私舞弊。”

    能想到这一点,说明马周的这个想法不是临时起意的,他应该想了很久。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历史上马周并非和李世民提出过。

    难道又是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

    温禾暗自失笑,至于马周的担忧,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这一点无需担心,春闱结束后,便会有一批新进的官员,到时候让他们去即可,这些人都是年轻人,不像那些老思想的顽固,不会舞弊或者凭借喜好做事。”

    “而且这也可以作为那些新进官员的一次考核。”

    这些话温禾可不是说给马周听的,而是在告诉李世民。

    “喝茶。”

    李世民端着茶水走到二人身旁,将茶盏分别捧到二人的面前。

    温禾当即站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