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刚满十二,是尚书令(4K,求订阅)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092刚满十二,是尚书令(4K,求订阅) (第1/3页)彭城,相国府。
刘裕召集一众心腹,与他们提及刘义真将往建康辅政一事,几乎无人反对。
其实,自刘裕坐镇彭城,而以刘穆之留守建康以来,东晋实际已经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
刘裕都督中外诸军事,彭城即为军事中心;刘穆之总摄内外,各项政令皆出自他的门下,建康仍为政治中心。
去年十一月,刘穆之病逝,继任者徐羡之威望不足,也不敢擅作决策,所以会把事情报由刘裕拍板,但政令的下达,以及具体执行,都是由建康朝廷负责,而非以前的太尉府,如今的相国府。
相国府与太尉府职权相当,只是处置军务罢了。
建康与彭城相距上千里,使者往返,难免误了事情,既然徐羡之做不了决定,倒不如派一个能做决定的过去。
刘义真虽年少,但以他在长安做出的诸多正确决策来看,明显是个能拿主意的。
在刘裕暂时还不能架空建康朝廷的情况下,父子二人各自坐镇一方,分理军政,确实是一项优解。
待刘裕称帝,彭城的军务班子与建康的政务班子合流后,也并不存在职权冲突。
与心腹们议定此事后,刘裕派遣使者南下,连带着在关中均田的奏疏一并送往建康。
刘义真将往建康辅政的消息也由此传开。
孙夫人为此很不高兴。
她把刘义真唤来荷香院,满面愁容道:“儿啊,你才回到彭城住了几日,怎么又要离开了,就不能与你父亲说说情,不要去建康吗。”
刘义真慢条斯理地品着茶,闻言笑道:“母亲,孩儿成了世子,更应该为父亲分忧,如今父亲信任我,愿意让我入朝辅政,母亲应该为我高兴才是。”
“眼瞅着又要骨肉分离,为娘怎么高兴得起来。”孙夫人重重叹了口气。
“孩儿只是去建康,母亲就已怏怏不乐,当初在长安时,母亲岂不是夜不能寐。”
“你说呢,为娘可就只生了你这一个孩子,说是奉若心肝都不为过。”孙夫人嗔怨地看着儿子。
“母亲疼我爱我,孩儿心里都清楚,只不过父命难违,国事为重,还请母亲体谅孩儿。”
“罢了,今日之事,切记不可对你父亲提及,不然他又要斥责为娘是个蠢妇了。”
刘义真当然也听说过孙夫人自以为正妻之位在望,竟然试探刘裕,反遭责骂一事。
“孩儿明白。”
“你这个蠢妇!”
刘裕指着刘义康的生母王夫人,厉声训斥:“待我百年之后,将由车士继承大业,你与车子也需要仰仗他,如今我让车子追随其兄,正是为了将来考虑,你竟然连这点道理都不懂,我又怎能放心将车子交给你来教导!”
王夫人此前听说刘义康也会和刘义真一起南下,忙不迭地来找刘裕,恳求他将刘义康留下。
如今被刘裕训斥一顿,脑筋也转过了弯。
丈夫如今年近六旬,又能庇护他们母子几年,倒不如把儿子送去建康,让刘义真养在身边,有这份情谊在,刘义真无论如何也不会苛待他们母子。
想明白这一点,王夫人立时喜笑颜开:“夫君教训的是,妾身知错了。”
刘裕对待亲人并不刻薄,见王夫人这模样,也消了怒气。
王夫人离开后,专程去找刘义康。
“车子,去了建康后,不可任性胡闹,要听二郎的话,侍奉你的兄长,要像侍奉父亲一样。”王夫人千叮万嘱。
刘义康满口答应道:“阿兄待我很好,我也亲近他,母亲无需担心。”
王夫人点点头,又道:“二郎会为你寻访名师,父母不在你的身边,二郎忙于公务,只怕无暇过问你的学业,但你也要用心读书。”
刘义康不屑一顾:“阿兄自己也不好读书。”
这话倒是真的,刘义真确实不爱读书,或者说不爱读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的内容主要涉及伦理规范、道德修养和哲学思考,而非具体的治国方略。
刘义真一个心智健全的穿越者,也不需要儒家先贤们教他做人的道理,认为看了也是浪费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