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夜潜电视台。

    第121章 夜潜电视台。 (第3/3页)



    这就如同高考出来,学霸和学渣对了半天的题,学霸道:你整张卷的答案跟我写的一样。

    这不让人兴奋吗?

    猫子头一次这么高兴,比发工资还高兴。

    屋子里只有一张小四方桌,材料太多,面积不够。

    于是,蒋扒拉把桌子搬去墙角,把地板空出来。

    天气炎热,屋里也没有风扇,富云去把窗户打开,让夜间的风透进来,虽然没什么卵用。

    接着,四个人盘腿坐在地上,他们头上是一盏昏黄的灯泡,还没被高温热死的蚊虫,围绕着灯泡飞舞着。

    蒋扒拉先开口,把他和杨锦文调查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7月8日晚上五点半之后,马薇薇去了四条街区之外的夜市,买了女性用的卫生巾和一枚顶针,然后抄小道,返回学校。

    这条小道两侧全是居民楼,但都是居民楼的背面,并不是正面。

    也就是说,住在居民楼里的人不太会注意到她。

    这条路也不是没人走,当天晚上,并不只有马薇薇路过这条巷子。

    巷子连接着巷子,里面弯弯绕绕,但每个巷子的连接处,靠右都会有一条通道,面向外面的大马路。

    杨锦文和蒋扒拉尝试着走了一遍,步行的话,要十五分钟才能返回城南卫校的侧门。

    晚上七点,天没有全黑,巷子里也有过路的行人。

    杨锦文总结道:“也就是说,马薇薇是在晚上七点,在这条巷子里被掳走的。”

    富云蹙眉:“晚上七点?天还没黑,要是她被掳走,不可能不被人看见!”

    “对,所以我猜测要么是被骗走,要么是犯案人员用了什么手段,譬如乙醚这些能让人昏迷的化学药品。”

    猫子分析说:“如果马薇薇是被人迷晕了,除非犯案人使用了交通工具,摩托车和自行车还不行,只能是轿车。”

    蒋扒拉道:“如果是被引诱走的呢?”

    杨锦文回答说:“也要有车的,毕竟马薇薇是一个成年女性,察觉到不对,她可能会逃跑。

    从92年开始,犯案人员作案七次,特别是秦雪兰和张会群母女俩,她们不可能会被犯案人员轻易的引诱走。

    除非犯案人员就住在这附近。”

    “住在这附近?”猫子重复道。

    炎热的夏天,众人背后都渗了冷汗。

    杨锦文叹了一口气:“行了,咱们核对名单,一个个筛。”

    富云手里拿着职工名单:“电视台的职工一共有116人。”

    杨锦文道:“先排除女性,排除92年以后入职的,然后按照工资表开始核对。”

    蒋扒拉问:“收入呢?收入太低的,要不要排除?譬如说门卫、在食堂干活的?毕竟犯案人员有车,工资收入应该不错。”

    杨锦文摇头:“先不排除,万一是他借的车呢?”

    “好。”

    紧接着,数十份材料被他们一张张的铺在地板上,铺满了一平方米。

    四个人围着这些材料坐在四个方向,开始逐一筛选疑似嫌疑人。

    他们头顶的灯泡,因为电压不稳,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一个多小时后,电压终于坚持不住,“啪”的一声,灯泡熄灭,发烫的钨丝也在几秒里暗了下来,整个屋子陷入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