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朱见深与万贞儿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29章 朱见深与万贞儿 (第1/3页)

    奉天殿内,天幕幽光吞吐,将一段浸透皇家血泪的童年,冰冷地摊开在洪武君臣面前。

    画面先是定格在一个粉雕玉琢、眼神却充满不安的一岁多婴孩身上——朱见深。

    旁白音沉痛叙述:“土木堡惊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掳。国不可一日无君,兵部侍郎于谦等力挽狂澜,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景帝,改元景泰。同时,册立英宗长子,年仅一岁余的朱见深为皇太子。”

    然而,画面陡变。年幼的朱见深惊恐地看着一群陌生的内侍粗暴地剥去他身上的明黄小袍,换上普通的亲王服饰。他被驱赶着,跌跌撞撞离开熟悉的东宫。

    旁白冷酷:“景泰三年,帝位稍稳的景帝朱祁钰,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己子朱见济为太子。”

    太子朱标亦是面露不忍:“稚子何辜?身陷权力漩涡,这孩子的苦,才刚刚开始。”

    更讽刺的还在后面。天幕显示,朱见济夭折后,病重的景帝朱祁钰躺在龙床上,气息奄奄。

    一群大臣跪在殿外,言辞恳切地请求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并请太子即刻监国,以防不测。眼看朱见深历经磨难,终于要名正言顺地接过这风雨飘摇的江山……

    “轰隆!”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在天幕炸开!画面切换至深宫夜变,南宫宫门被撞开,石亨、徐有贞等人簇拥着身着龙袍的朱祁镇闯入!“夺门之变!”四个血红大字刺入眼帘!

    “啥?”蓝玉抱着胳膊,发出一声短促而充满嘲讽的嗤笑,声音不大却像冰锥扎进每个人的耳朵,“弄了半天,咱们这位‘堡宗’陛下,夺的不是他弟弟的位子,是他亲儿子的皇位啊!这爹当的,啧啧啧!”

    殿内瞬间死寂。朱元璋的脸阴沉得能滴出水,胸口剧烈起伏。徐达、耿炳文等人面面相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荒谬绝伦的寒意。朱标长叹一声,闭目摇头。朱棣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只觉一股腥甜涌上喉头——这他娘的叫什么事儿!

    压抑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天幕光芒流转,新的篇章展开。

    身着朱见深(此时已更名朱见濡)在奉天殿登基,是为明宪宗。他面容沉静,眼神却透着一股历经磨难后的坚毅。登基之初,两道震动朝野的诏令接连颁下:

    “其一,昭雪兵部尚书于谦冤狱,追复官职,遣官致祭!”

    “其二,恢复景泰帝朱祁钰皇帝尊号,修葺陵寝!”

    “好!”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眼中精光暴射,方才的阴霾被冲散大半,“当机立断!于谦乃社稷功臣,景泰虽有私心,亦曾为帝,名分不可废!此子此举,大快人心!深得为君之道!”他对这个不知道已经是第几代的子孙的印象,第一次有了显著的提升。

    徐达捻须颔首,目露赞许:“拨乱反正,安定人心,善莫大焉。小小年纪,有此心胸魄力,难得。”

    画面再转。年轻的宪宗端坐龙椅,神情专注地听取阶下大臣奏报。李贤、商辂等阁臣面容清癯,侃侃而谈。

    字幕标注:“宪宗初期,倚重贤相李贤、商辂,斥逐佞幸王纶、钱溥等,体察民情,蠲免赋税,慎用刑罚,考察官吏,朝堂气象一新。”

    天幕展现出民间景象:田野禾苗青青,市集商贾往来,百姓面容虽带风霜,却无菜色,街巷间偶有小儿嬉戏。

    旁白总结:“成化年,朝政清明,能臣汇集,社会整体‘幸称小康’,太平无事。”

    看到这里,奉天殿内的君臣们,无论是朱元璋、马皇后,还是朱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