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在离陛下极远处,当真没有鱼目混珠之人?
第30章 在离陛下极远处,当真没有鱼目混珠之人? (第2/3页)
肖燃在叔姬的注视下,将鞋子脱下,换过来穿。
叔姬震惊的瞠目结舌,主人这是要做什么?
肖燃穿着穿反的鞋,将发髻散乱下来,外袍解开披在身上,往门外奔去。
府外。
正默默等候的萧何,忽然听到一阵动静。
他忍不住抬头望去,见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幕。
只见宽敞的大门敞开,一个英俊高大的少年,头发散乱,宽大的衣袍还没有系好,披在身上,冲到他的面前,紧紧握着他的手。
“萧主吏.……吾等萧主吏久矣。”肖燃正色道。
萧何心里有些懵,不过他终究非常人,此时按捺住心里的惊讶,连忙行了一礼,“下吏拜见右庶长…?…”
说完,萧何忽然一滞,他看到了什么?
只见肖燃两只脚的鞋子颇为不合称,似乎右脚穿了左鞋,左脚穿了右鞋。
萧何心里一震,蓦然生出极大的感动。
这位年纪轻轻便已经身居高位,被天下人称颂的右庶长居然连鞋子,衣服都来不及整理,便冲出来迎接自己。
他竟然如此的重视吾。
萧何心里有些沉甸甸的。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心里止不住升起感激的心思。
仿佛察觉到萧何的神色,肖燃似乎有些尴尬。
“让萧主吏见笑了,吾听闻萧主吏到了咸阳,一时情急,竟穿错了鞋子,更是衣冠不整,真是失礼...”
萧何毕竟还不是以后的萧相国,此时只是一个大秦的小吏而已。
见到爵位如此之高的肖燃对自己这么看重,他心里感动万分。
“右庶长如此看重下吏,萧何惶恐…?…”
肖燃微微一笑,将萧何拉着进府。
“萧主吏一路奔波,风尘仆仆,受累了,萧主吏应该还没有朝食吧,吾府中的朝食刚刚开始,萧主吏若是不嫌弃,与我一同用朝食...”
萧何身子一震,他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赶过来,正是为了肖燃信中提及的那件事,赶路当然吃不到什么好的。
早晨到了咸阳,便一路赶来此地,自然是没有吃朝食的。
他本以为要在外面等上一个时辰,才能见到肖燃。
毕竟大官的做派一向如此。
没想到肖燃这么快就匆匆忙忙的赶出来,而且见面只字不提信中的事情,却是关切的问他有没有朝食。
纵然是心硬如铁,也得感动几分,何况他这样的性情中人呢。
萧何张了张嘴,却是没有拒绝,任由肖燃将他带进府中。
萧何的神色当然瞒不过肖燃,他嘴角微微一翘,知道这位未来的大汉宰相,已经是入他毂中了.
肖燃吩咐叔姬弄些热乎的食物和茶汤。
他则是跟萧何相对而坐。
肖燃微笑道:“萧君长途跋涉而来,奔波劳累,都是吾考虑不周,不过吾琐事缠身,近日来又为陛下建造了筒车,否则定然回去亲自见萧君...”
他神态端正,予人以真诚之感。
萧何心里一阵温暖,他苦笑道:“下吏不过是一介小吏,又何须右庶长亲自前去,下吏之名能传到右庶长耳朵里,也是极为惶恐...”
肖燃笑呵呵道:“萧君不必紧张,我是听闻沛县萧何名声在外,颇有贤名,所以才派人前往叨扰..”
他知道萧何莫名其妙的被叫过来定然是心里颇为疑惑,所以便编造了一个理由。
萧何点了点头,他犹豫了一会,终于忍不住道:“敢问右庶长,您在信中提及的‘科举制'可是真的?”
他之所以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务前往到肖燃这里来,正是因为肖燃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及了一个宏伟的计划!
否则,一封来自素未谋面的官员的信怎么会让他千里迢迢的奔袭到咸阳。
肖燃嘴角微微翘起,“当然是真的!我大秦以军功爵位制为基,黔首百姓皆有能力为吏,但是,此爵位制只适合六国未灭之前,如今大秦统一天下,此制便是有些不大合适了...”
“打天下百姓以命博之,博得一世富贵,惠及全家,但是治理天下,却是需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为大秦官吏,治理一方百姓...”
他心里清楚,军功爵位制度放在战时绝对是神一般的制度,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大秦的士伍锐不可当,勇猛精进,到了六国之人闻风丧胆,望之欲逃的地步...
但是强大的军功爵位制也有极大的局限性,现在战斗基本上停息,军功爵位制度便没有之前的激励性。
而且,现在的大秦更多需要的是治理天下的文士,而非一马当先的武夫。
萧何恭敬道:“敢问于右庶长,这科举制又具体如何详分?”
肖燃笑了笑,“我大秦中也有考试考核在职的官员,如今科举制度便是将考试官员换做是考核百姓...”
“以国策问之,各抒己见,由主官定夺,取一百士或是二百士,再入朝由陛下亲自出题策问,最后排列名次,告传天下...
他简单的将科举制叙述了一遍,并未详细,留给萧何更多的想象。
萧何眸中露出震撼之色,肖燃给他描述了一个全新的制度!
而这样的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秦。
对于萧何这样有抱负的吏而言,如造纸术和印刷术,制盐法之类的东西或许能够让他惊讶,但是真正能让他为之震撼的是能
够改变一朝的制度。
李斯一生政绩无数,但是郡县制才是他的光辉时刻。
身为一名干吏,无不以此为荣。
萧何也不例外,现在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制度放在自己眼前,能够到现在还能保持平静,已经是他定力有加。
他深深的吸了口气,按捺住心里澎湃的情绪。
“右庶长是想要下吏帮助右庶长完善此制...?”
肖燃笑眯眯道:“不错,久闻沛县萧何于历代律令精通,擅察于百姓,体恤民情,又不以吏者身份自矜,于政内颇有建树。”
“吾看过萧君的政令,于民事入木三分,如今要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选拔制度,须得**通今的人和公正不阿,与我志同道合的人才,萧君是我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他脸色严肃起来,双手拉着萧何的手,正色道:“吾生于大秦,当为秦谋万世之基,敢问萧君可有唯才是举,济世安民之志?!”
肖燃的话落下,萧何顿时一股热血直冲脑袋。
他心里狠狠一震,只觉得自己生平的志向都被面前的少年说出来了。
纵然是平日里温和儒雅,但是提及自己的志向,萧何还是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他深深的行了一礼,神色振奋,沉声道:“大丈夫当有此志,下吏愿为右庶长效命...”
作为一名官吏,他很清楚这个机会多么的来之不易。
在沛县当一名吏固然轻松,但是一辈子也顶多是在沛县与那些同僚,地方豪强打交道。
他萧何的志向远远不止于此!
创造一个宏大,影响万世的制度,才是他梦寐以求的至高理想。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读圣贤之书,养浩然正气,仿天地之德以爱人,效圣贤之志以成业!
他萧何不甘心只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
肖燃微微一笑,“有萧君在,我要轻松不少了...”
科举制看似简单,无非是以考试为制度,但是具体到细节方面,就是极为复杂了。
这若是运行下去,就是影响千千万万人的制度。
一丝一毫都得仔细斟酌。
他光是提出一个大纲出来还不够,还需要萧何将这些完善,成为一份完整的国策。
别的不说,便是几年举办一次科举制都得仔细思虑,必须要考虑到大秦当下的实际情况,而采取正确的措施。
萧何正色道:“右庶长过誉了。”
他犹豫了一会又道:“下吏此番前来正是告假于官府,等下吏辞于主吏之职,再来向右庶长请命
肖燃笑呵呵的拍了拍萧何的肩膀,“不必,此事交给我,我会奏请陛下将你调任过来的...”
萧何一震,张了张嘴,没有吱声,心里却是大吃一惊。
这位右庶长居然跟始皇帝陛下如此亲近?
他虽然是个小吏,但是深谋远虑,观察入微的本事却是丝毫不差。
自己投靠的这位右庶长跟始皇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啊!
他心里默默想到。
肖燃嘿嘿一笑,萧何入手,以后的内务基本上是不用担心了。
三日后。
他将萧何的住处安排好,便去王宫向始皇帝讨要调令。
王宫内。
“哦?能让你这孩子都看重的人才,看来不是一般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