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举措 (第1/3页)

    宋讷躬身谢罪时,腰间玉带磕在青砖上发出轻响。

    这声脆响惊醒了殿内众人,先前附和质疑的几位老臣纷纷出列,袍角扫过丹墀的尘埃:“臣等愚昧,愿受责罚。”

    朱雄英指尖叩了叩龙椅扶手上的浮雕,那上面缠枝莲纹被摩挲得发亮:“诸位皆是国之柱石,心存审慎并非过错。”

    他目光转向阶下锦盒里的稻穗,“但今日之事该让诸位明白,我大明的土地,能长出让前人不敢想象的收成。”

    杨思义适时上前一步:“启禀殿下,既然粮产核实无误,扩建粮仓的工程是否即刻动工?湖广巡抚昨日又递急报,说洞庭湖沿岸已有农户开始私设谷仓,恐生隐患。”

    “私设谷仓?”朱雄英眉峰微挑。

    他清楚湖广百姓经历过元末饥荒,对粮食有着近乎执念的囤积习惯。

    “让地方官划出专门地块,允许百姓自建粮仓,但需在官府登记形制与储量。”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传谕各地,凡捐粮百石以上者,可由官府授予‘积粟郎’虚衔,免其家三年杂役。”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笔尖划过奏章的沙沙声。

    翰林院编修们忙着记录圣谕,几位户部官员却对视一眼。

    皇孙殿下这是要将民间储粮也纳入朝廷监管,又以荣誉激励百姓主动配合,实在是两全之策。

    散朝后,杨思义刚走出太和殿,就被工部尚书薛祥拽住了衣袖。

    这位以督建皇陵闻名的老臣,手里攥着几张泛黄的图纸:“杨大人且看,这是参照江南水榭形制改的粮仓图样,底下用青石板架空防潮,四面开窗通风,比旧仓能多存三成粮食。”

    杨思义接过图纸,见上面用朱砂标注着“每仓需糯米灰浆三十石”不禁咋舌:“薛大人这是要把粮仓修成铜墙铁壁?”

    “皇孙殿下说了,粮食是国本,仓储不得有半分马虎。”

    薛祥指着图纸角落的注脚:“而且殿下特别交代,要在粮仓周围种上皂角树,既能驱虫又能当木料,一举两得。”

    两人正说着,却见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带着两名校尉匆匆走过。

    蒋瓛怀里揣着个油纸包,里面是刚从顺天府粮市购来的新米。

    昨夜接到密报,说有粮商趁官仓满溢之机哄抬米价,他这是要亲自验看米质。

    顺天府衙门前的米市上,陈记粮行的掌柜正踮脚望着街口。

    今早刚卸的两船新米还堆在码头,账房先生却急得满头大汗:“掌柜的,刚才巡街的兵丁说,官府要核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