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子龙祠和豆豆祠
第126章 子龙祠和豆豆祠 (第2/3页)
朗发现,城外有两座崭新的生祠,吸引了许多人前来祈福。
一座叫做子龙祠,一座是豆豆祠。
王朗挑了挑眉。
生祠都是用来纪念在世的有大功德之人,表达崇敬和祈福。
只有地方官政绩卓越,深得民心,百姓才会自发地为其立生祠。
子龙祠?
这名字有点熟悉。
王朗想起刘备麾下有个叫赵子龙的猛将。
该不会是赵子龙吧?
他才二十来岁吧?怎么他都有生祠了?
按理说该立生祠的难道不是刘玄德吗?
王朗走进生祠里一看。
有一尊身穿战甲的武将雕像屹立于堂前。
由于外观太抽象,王朗也不知道是谁。
这是纪念子龙击杀了臧霸,驱赶了山贼吗?
驱赶山贼的武将多得是,不至于立生祠吧?
一般来说,生祠都有一块生祠颂碑,用来阐述生祠主人的功德和政绩。
他走近生祠颂碑一看,两眼逐渐睁大了起来。
好家伙!
真的就是赵子龙啊。
难怪东海水利这么发达。
原来附近几个县的水渠都是赵子龙挖的啊!
而且不止如此。
子龙甚至亲自为百姓犁地千亩,让他们能够及时把谷子种上,这才让当地百姓吃饱了饭。
几个县的百姓很是感激,主动捐钱,捐材料,为赵子龙建了生祠,歌颂其功德。
犁地千亩啊...
那确实很猛了。
王朗没想到,这位在虎牢关大杀特杀,名扬四海的猛将竟然会被刘备拉去种地。
不愧是你啊,刘备...
以前王朗还很好奇,刘备光是拥有水车和曲辕犁,他是怎么开垦这么多荒地的。
配套的水渠难道不用挖吗?
这下王朗明白了。
原来水渠是赵云挖的,那东海粮产全州第一也就不奇怪了。
水渠传千年啊,功在千秋。
赵云能得到百姓这样的至高赞誉,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王朗不禁有些羡慕赵云,年纪轻轻有这样的生祠,也算是名垂青史了。
这可是多少人做梦都得不到的啊。
“这位客人,要不要买一张风调雨顺符?子龙将军保佑您来年五谷丰登。”
王朗嘴角抽了抽。
怎么这里也有卖东西的?
他下意识问:“多少钱?”
“只需5钱。”
倒也不贵,比路边的烧饼便宜多了。
来都来了,顺手买一个吧。
5钱而已,要不了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