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本以为是王炸开局
第1章 本以为是王炸开局 (第3/3页)
荡,府内各方力量暗流涌动,亲日派亲美派粉墨登场,组织人事就变了一番,就竹石清能看到的,在江宁县干了五年的县秘,摇身一变就去中央第二局了。
在此期间的不合理不合规调动,还不知有几多,有几起。
彼时的竹石清不禁职业病发作,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当时的心境:
每逢风云动荡之际,府际之间不凝合力以治外困,反蝇营狗苟之辈结党营私,行争权夺利之事,凡机要之位不问人贤,只观人言,如此体制,实在脆弱。
书归正传。
黄昏时刻,年仅24岁的竹石清探着脑袋挪进了政府大楼。
这是一个极具魔力的地方,无数人祈望着能在这里吃上一碗饭。
方过了一个长廊,便看到了悬在正头门上的“天下为公”的字样,过此匾之后,众人于会议厅坐毕。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关于“三年内做好江浙沪广四地的防务验收工作”,主持会议的是国府中央委员孙科。
会议室大小官员众多,竹石清坐在靠墙的第二席,行政院各部部长作一席环绕,各相关省、市、县主官分列其后,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始,不少官员还在交头接耳。
关于四地防务建设,对国府而言并不是一件小事。
会议上,竹石清闷着脑袋,听着孙委员关于江浙广沪四地的防备叙述,这其中江防海防塞防工事,包括配属高射炮及高射机关枪、整理要塞守备队、构筑要塞之近战永久工事及各种障碍物。
竹石清对这件事印象还比较深刻,他进入江宁县工作的时候,高层策划了一场整备运动,其主要内容便是要构建以南京为核心的永备防御工事,江宁县也分到了一部分任务。
江宁县主要负责的是南京城东南方向方山、牛首山、秦淮河一线的工事建设,这是南京的东南屏障。
正记着,竹石清就着掏笔记本的间歇瞥了一圈四周,冷不丁觉得大家面色蜡黄,尤其是自己的刁县长。
刁县长的额间已经挂了些汗珠,宽大的肥臀在木椅上蹭来蹭去,撑不到一分钟就要隐蔽地换个姿势。
三年官场,竹石清是何等敏感,两眼一黑就知道这事算完了。
实际上江宁县不怎么出乱子,偶尔一些小贪小闹的,上不了台面,影响也不算恶劣,基本上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
倒霉的是,乱子偏偏发生在最要紧的事情上。
国府的五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这是个颇为重要的时间节点。
孙委员表示派出工作组下到各地检查相关工作,若是发现主官办事不力,即刻送审南京。
此话一出,会上更加死寂了。
返回江宁县的时候,皎月当空,寒审大地。
南京的街头还奔走着挑着罗筐、推着小车叫卖馄饨的小贩,远处几家裁缝铺透着暗黄的灯焰,其间人影浮动。
坐在别克车上,两人相顾无言。竹石清细细回味这场“高级会议”,夜色下竟有些无由头的兴奋。
而37年当上南京的所谓中央公务员,究竟是狗“运”,还是“狗”运呢.....
车窗外,光辉璀璨的六朝古都,掩映在无边的夜色里。
PS:本书世界观为平行世界,本人对历史无任何不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不同,亦属正常,感谢大帅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