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9章 冷月孤影

    第一卷 第39章 冷月孤影 (第3/3页)

的农业基础、现有的产业格局进行无缝对接,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才是关键所在!也才是一份报告真正的价值和说服力所在!”

    “着啊!”张家诚兴奋地一拍桌子,眼中精光四射。

    “这就是我为什么非要你来不可!你有经验、有认识,眼界宽,而且说话直截了当,句句都敲在鼓点上!完全和我想的不谋而合!”

    他激动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大手一挥,“这样,小程,你务必在东平多留两天!我马上安排人,亲自带你实地去看看我们东平最有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几个地方——云燕湖的生态渔业基地、清河镇的万亩稻虾共生示范区、还有正在规划的高效农业科技园核心区!等你把情况摸透了,咱们再坐下来,从长计议,好好谋划!你看如何?”

    程飞感受到了张家诚扑面而来的诚意和倚重,那是一种实干家之间的惺惺相惜。他压下心头的纷乱,郑重地点点头:“好,张叔,我听您安排。”

    接下来的五天,对程飞而言是收获与煎熬交织的炼狱。

    收获在于东平之行本身。云燕湖浩渺的水面上,现代化网箱养殖井然有序;清河镇的稻田里,龙虾与水稻和谐共生,孕育着生态循环农业的勃勃生机;规划中的高效农业科技园蓝图宏伟,展现着科技赋能农业的未来图景。这次实地考察,结合与张家诚数次深入务实的讨论,让程飞敏锐地嗅到了未来商业版图拓展的可能性。东平的资源、政策支持和张家诚的魄力,无疑是一片充满机遇的沃土。

    然而,这份事业上的振奋,始终被另一种更强大的焦灼感死死压制着。

    无论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还是稻浪翻滚的田野,抑或是规划图前热烈的讨论,他眼前挥之不去的,总是杜芳菲那清丽脱俗的笑颜,是她离去时孤绝羸弱的背影,是那只印着唇痕的孤零零的玻璃杯。

    每一个空闲的瞬间,每一次电话的忙音提示,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度日如年,莫过于此。

    他归心似箭。

    行程一结束,程飞婉拒了张家诚的再三挽留,立刻驱车返回棠西。车轮飞转,窗外的风景急速倒退,他的心却早已飞回了城关镇,飞向了那个可能依旧紧闭的镇长办公室。

    车刚驶入熟悉的城关镇大院,停稳。程飞推开车门,带着一丝自己也说不清的希冀,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镇政府大楼门口的政务公开宣传栏。就在这一瞥之间,一张崭新的、印制精美的公告,如同晴天霹雳,毫无征兆地狠狠砸进了他的视线,也砸碎了他最后一丝侥幸:

    “选派通知”

    “……为加强优秀青年干部培养,经市委组织部研究决定,选派棠西县优秀青年干部、城关镇镇长杜芳菲同志,作为我市本年度重点培养对象,于近日起程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公共管理专业高级研修深造学习……”

    出国?深造?哈佛?半年?

    这几个词像淬了冰的子弹,瞬间击穿了他连日来奔波思考筑起的堤坝。

    为什么?为什么如此突然?为什么事先没有一丝风声?

    为什么……连一句告别没有?那晚在办公室,她欲言又止的,难道就是这个?那句“如果有一天我回得去,你还在吗?”言犹在耳,而此刻却像一个巨大的讽刺。

    程飞脚下一个趔趄,眼前发黑,高大的身躯晃了晃,差点栽倒在地。

    他下意识地伸手扶住冰冷的宣传栏立柱,指尖传来金属的寒凉,直透心底。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冰冷的失落和难以置信的荒诞感,如同汹涌的寒潮,瞬间将他彻底淹没、冻结。

    杜芳菲清冷倔强的脸庞,那晚灯光下她眼底隐藏的脆弱与希冀,她转身离去时高跟鞋敲击地面的清脆声响……所有鲜活的记忆碎片,都在这一刻被这则突如其来的、冰冷的官方公告,无情地碾得粉碎。

    他缓缓地、机械地拿出手机,屏幕亮起,通讯录里“杜芳菲”三个字静静地躺在最顶端。手指悬停在拨号键上方,微微颤抖。最终,所有的力气仿佛被抽空,他颓然地、重重地按下了锁屏键。

    窗外,那轮冷月依旧高悬,清辉漠然地洒满大地。

    而程飞脚下的路,在这清冷的月光下,似乎比这深沉的寒夜更加漫长,更加扑朔迷离,望不到尽头。

    那只印着唇痕的玻璃杯,和这张冰冷的公告,如同两个时代的界碑,将他牢牢钉在了原地。

    半年,足够改变多少事?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那个他拼命想抓住的人,不久,就将远在重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