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索雷尔先生,您这是敲诈!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174章 索雷尔先生,您这是敲诈! (第1/3页)

    “……「池塘底教养院」院长拉齐神父严酷无情,相信只有严格的纪律和惩罚才能‘拯救’这些孩子的灵魂。”

    “……有一天,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克莱蒙·马修来到这里担任学监。”

    “……马修发现孩子们生活在恐惧中,但他们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纯真和善良。”

    “……他发现学生们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哼小曲,于是就想要组建‘合唱团’。”

    “……马修决定用音乐来改变这一切,教孩子们唱歌。……”

    “……学生们起初很抗拒,但在马修的耐心下逐渐被感动。……”

    随着莱昂纳尔的娓娓道来,德彪西和莫泊桑都沉浸入这个故事当中。

    德彪西的手指更是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仿佛已经在为这个故事配乐。

    “……合唱团中最有天赋的是一个叫做皮埃尔的男孩,他有着天使般的嗓音——但他也是最调皮的学生。”

    “……拉齐院长却认为‘音乐是无用的’,试图解散合唱团。”

    “……马修秘密带领孩子们在夜间排练,孩子们也越唱越好!”

    “……马修为孩子争取到了在伯爵夫人面前演出的机会。”

    “……孩子们的演唱彻底打动了伯爵夫人,她感动得落泪,为「池塘底」捐了很多钱。”

    “……马修最终还是被解雇了,他走的时候,孩子们被院长关在教室里,不准他们去送马修。”

    “……孩子很聪明,也很勇敢,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马修道了别。”

    “……马修走了,但是音乐的种子已经在每个孩子心里生根发芽——他们中有人,后来成为了真正的音乐家!”

    莱昂纳尔终于讲完了这个故事,看到德彪西和莫泊桑的反应,他就知道成功的希望很大。

    《合唱团》的故事来源于2004年的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当然,后面这个名字是中文意译,前面的才是法文的原名。

    电影故事的主线与莱昂纳尔讲述的基本一致,只是将背景从1949年的法国,改到了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

    甚至那个「池塘底教养院」都可以完美平移。

    在19世纪,此类收容孤儿和问题少年的感化院,基本都是由教会管理。

    当然,这些地方的名声通常都不太好,甚至经常有孩子死在那里,堪称法国最黑暗的角落之一。

    莱昂纳尔将故事放在感化院,算是非常有勇气了。

    德彪西眼眶中噙着泪水,眼圈也已经红了——身为一个追逐音乐梦想、把音乐当成人生信仰的少年,怎么可能不被这个故事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