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二十七章 (第1/3页)荣和五年被记得的,只有连番惨祸导致的举国动荡。
大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先在宫中埋伏射杀以“清君侧”之名逼宫、要荣和帝当众处死刘昆的大将军黎宣,随后以同谋之罪逼得谢霆山在狱中自尽。
连失两大顶梁柱的消息传开以后,北凉十万大军压境的加急军报如破浪的利箭,猝不及防地捅进京城漩涡,终于让乱成一堆的朝堂一致对外。
可为时已晚。
大周没了神将贤相,边境敌军如狂风席卷,两个月内连下三城。一方面,朝中派出去的老将接连失手,导致士气大跌,另一方面,朝廷为议和条件争得不可开交,主战派已经失去话语权。黎宣和谢霆山的死,在近乎国破家亡的境况中已经成了不值一提的事情。
赵庆琅就在这个时候自请披挂上阵。
每一封送进洛京的军情似乎都书写了大周的明日,驰骋而过的千里马捅破了一将一相的殚精竭虑。在那样的乱局中,三百个逐渐消失的赤胆忠义无人敢问,在这以外,经此一事而心灰意冷、再逐渐淡出官场的那些,更如石沉大海。
但每一颗石子溅起的涟漪和浊浪,在没人敢触碰的一隅日渐蔓延,悄无声息地扎根滋长,以另一种日积月累的方式开始撼动大周的根基。近至京城学生甚至进士举人,远至各地寒窗苦读的书生,获悉谢霆山和黎宣的下场,逐渐形成两股对峙之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人对朝廷愤恨,为前路怅惘,若这样鞠躬尽瘁一生的忠骨只能如此结局,赤胆孤忠却不抵帝王疑心和宦官乱政,那如今的寒窗萤雪又能照出什么?一腔壮志不也是痴人说梦?
也有人听信各式谗言佞语,认为谢霆山畏罪自杀,果真是利用名望行谋逆之事,连累家国。太高的的声望和信仰一朝垮塌,声讨和怨恨也会有山崩之势。
裴嘉在那一年一直和母亲四处奔波,既要想方设法攒盘缠进京以便探寻父亲踪迹,沿途还要躲避各地因战乱将至而引发的动乱。
他记忆犹新,途经各地都感受到读书人的寒心和悲愤,而随着三百学生的消息经历了各式添油加醋才传开,忌惮和惶恐压住了几近趁势揭竿的怒火。
“荣和六年开始,受战乱影响,学籍上登记的学生数量骤减过半。直至荣和八年,大殿下收复三城,击退敌军的捷报传开,各地乱象趋于平息。可如此振奋的势头,仍未给学籍添上什么可观的改变。”裴嘉眼眶湿润,压抑着叹息声,“荣和九年,老师坐镇内阁首辅,带领朝堂名师亲赴各地挽回人心,回朝后推出各项举措,次年开始,那本几近凋零的学册才逐渐有所起色。”
谢君乘当然记得,周晖宜一出现,到底是撬动了一些陈年恩怨。还有人因周晖宜和谢霆山是至交,以为他此番前来另有所图,导致周晖宜三番两次险中求生。
谢君乘看着裴嘉一脸忧色,说:“但对比荣和五年往前,再不可同日而语是吗?内阁极力想挽回这个后患无穷的问题,推出不少举措招揽学生,可是……”
谢君乘身处京城,此刻忽而想到的是,国子监日渐腐坏的风气,也许和周晖宜当年的招揽政策脱不了干系。接连的新政推出以后,寒门千疮百孔的信念还未重新建立,有钱有势的富贵子弟自然能率先抓住风向。
裴嘉颔首:“病去如抽丝,阁老想重振人心,提携寒门,谈何容易?卑职与国子监的同僚和学生接触过,他们平日迫于形势,凡事卑躬屈膝,不敢出头,如今看到卑职和韩兄来了,其实很高兴。侯爷,老师当日敢在皇上和百官面前明灯三盏,要还朝堂清明,还天下寒士公平,若我此刻退了,那与欺人太甚的作为有何区别?他们若要等来下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要到何时?”
“人事纷争不断,最难治的是人心,”谢君乘垂眸,神色凄寒,说:“人在满腔热烈的时候,不论是一盆冷水浇透,还是火上浇油烧得彻底,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