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江山守望者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945章 江山守望者 (第1/3页)

    “商人逐利,但若能使利而不伤义,便能利国利民。”

    这是唐达常说的一句话。

    得唐达鼎力支持,又有徐闻为依托的官方背景,四海商会开始迅速扩张。

    按照徐闻的规划,唐达的有力执行,四海商会并非只做一两种生意,而是深入各行各业。

    海贸、盐铁、酒坊、丝绸、瓷器、驿站、仓储、马匹运输、纸墨印刷、甚至水师船坞建造,都能看到四海商会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只是“大明商会”,而是一个真正“跨国”结构的联合体。

    在朝廷强势的外交支撑下,四海商会在朝鲜、日本、安南、琉球、爪哇、吕宋、暹罗、印度洋各港口。

    甚至阿拉伯商路上都设有分会,常驻使节与本地中介人员。

    西方的葡萄牙人称其为“东方商界的帝国之眼”。

    唐达出任总会长,操持着诺大的商会,几十年如一日。

    也只有他这等精明的商人,能控制好这么一个大摊子,做大做强,越来越好。

    四海商会其下分东南、中原、西南、漠北四大区域,每区下设若干分会。

    京师分部最为核心,由周青掌舵,负责与朝廷及内阁的直接对接。

    而四海商会最具传奇色彩的制度变革,便是“股东大会”的创设。

    起初,商会收益归于核心成员与军方,但随着商会影响日增,徐闻提出设立“股东结构”,吸纳皇室、藩王及重臣入股,年终分红。

    这一举措,既增强商会安全性,又保障皇族对其依赖与扶持。

    其中,皇室持股四成,由内务府代管;

    徐闻自持三成,唐家占一成;

    藩王及勋贵亦各持若干;

    每年冬至前后,商会在京召开股东大会,由唐达主持,诸股东代表共商财政计划、远洋路线、物资采购与政治协调。

    当年朱棣北征漠北两次,皆为大军深入千里荒原,而非草草收兵。

    彼时朝廷财政一度告急,粮草筹措更显困难。

    正是四海商会调动沿海八大盐庄与漕运水道,于三十日内集齐五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