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觐见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336章 觐见 (第1/3页)

    王黼闻言,心中警铃大作,他如何看不出蔡京的盘算。

    宋代皇室“重道德轻技术”的教育传统,是培养皇子端正的三观,使其远离狂悖、暴虐、荒淫等无道行为。

    具体事务则交给相应的贤才来做,这是“士大夫政治”成熟的体现,太子的培养方向是“最终裁决者”。

    可作为皇帝,不能只学习文化素养啊!

    农业、军事、经济、工业等领域的知识,肯定掌握的越多越好。

    而宋朝过度弱化皇帝的实务能力,使得皇帝不了解许多政策,自然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政策制定者”。

    例如:蔡京的泡沫经济,童贯的军事奏报,简直一骗一个准。

    这种教育也削弱了皇帝面对危机时的应对能力。

    王黼刚才那套漂亮话,也只能骗骗赵佶这个门外汉。

    他急步出列道:“陛下!臣蒙圣恩提举应奉局已是勉力而为,若再兼漕运司,恐分身乏术,反误了陛下大事……”

    蔡京轻笑打断:“呵呵,王相太过谦了,正所谓一事不烦二主,而且以王相之才,区区漕运何足挂齿?”

    蔡京语气转为戏谑,“王相不是想督办江南织造吗,正好拿这个练练手。”

    赵佶抚掌道:“太师所言极是,王卿既能者,自当多劳。”

    “可臣恐怕……”

    “陛下既然已经首肯,王相就不要推辞了。

    当然,若王相实在没有精力,不如把其他职务先辞了,专职操办陛下交代的花石纲和漕运,毕竟陛下对王相可是寄予厚望的。”

    王黼不得已,只得领旨。

    礼部尚书白时中出班奏道:“陛下,《周礼》云‘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今秋孟祭在即,太常寺已提交祭祀仪程,备齐礼器牲牢,请陛下示下主祭人选。”

    北宋祭祀分为大祭、中祭和小祭。

    规模最大的,当属三年一次的“南郊祭天”,在冬至举办,皇帝亲祭,届时文武百官、禁军仪仗、宫乐舞姬等数万人参与,耗时数日。

    其次是九月份的“明堂大礼”,也是每三年一次,与南郊祭交替举行。

    而白时中说的“秋孟祭”,是最后一种大祭,祭祀太庙,称为“太庙时享”,因春夏秋冬每季一次,也可称为“四孟祭”。

    前两种大祭,毕竟每三年才举办一次,需皇帝亲祭,至于“四孟祭”,皇帝一年主持一次即可。

    赵佶道:“燕王掌宗正寺,亦通晓礼乐,就由燕王佐礼吧。”

    赵俣出列,“臣、领旨。”

    北宋严防宗室干政,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