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波纹刻进老水泥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12章 波纹刻进老水泥 (第1/3页)江临风把车停在珠城郊区老巷口时,后颈还沾着高速路上的风。
手机屏在掌心发烫,陈默发来的地址是栋青砖墙老楼,爬墙虎从二楼垂下来,在水泥台阶上投下斑驳的影。
他摸了摸西装内袋的工作证,指腹蹭过证件封皮的棱线——这是他第三次为个案单独行动,前两次分别是去深山找目击老人和蹲守码头等走私物证。
门开得很慢,铰链发出年久失修的吱呀声。
开门的老妇人穿着蓝布衫,银发梳得整整齐齐,看见警徽时瞳孔微微收缩:“江警官?我老伴在里屋晒药。”
药香裹着陈皮味涌出来。
里屋窗台上摆着一排陶瓮,穿白背心的老头正用竹筛翻晒枸杞,听见动静抬头,眼角的皱纹堆成褶皱:“当年在急诊值夜班,总见小周盯着报纸发愣。”他扶了扶老花镜,从藤椅下抽出个硬壳笔记本,纸页边缘泛着茶渍黄,“97年8月24日的记录——患者周维,21岁,因高压电灼伤入院。那晚他突然坐起来,攥着被单说‘他没说完,我得接着念’,护士按都按不住。”
江临风的指尖停在“法治前线”四个字上。
笔记本里夹着张旧报纸,头版标题是《赵妻案凶手在逃,目击者称其携带短波收音机》。
他想起李春来档案里的照片:1995年的广播员穿着的确良衬衫,胸前别着“先进工作者”徽章,嘴角还带着年轻的傲气。
“他没说完”——李春来最后一次播音是赵妻案专题,磁带在台里保存着,结尾是电流杂音里那句“我们终将找到真相”。
“周同志每天让我带报纸,尤其《法治前线》。”老医生用指甲盖敲了敲报纸边缘,“有次我忘带,他半夜用铅笔在墙上画节目表,歪歪扭扭的,像摩尔斯电码。”
江临风的后槽牙轻轻咬了咬。
窗外的穿堂风掀起笔记本纸页,某一页飘落,他弯腰捡起,看见护士手写的备注:“患者总在半夜复述广播内容,声音轻得像怕惊醒谁。”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孙玉花的视频通话。
他道了谢,转身时老藤椅发出闷响,像声叹息。
“看这个。”孙玉花的脸出现在屏幕里,身后是闪着蓝光的监控室。
她点了点鼠标,视频里的周维正绕过火葬场的松树,左脚落地时微沉的动作被放慢十倍,“他绕的路线——”她用红笔在画面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