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谁在写名单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24章 谁在写名单 (第1/3页)

    杨小满发来的破译文件在电脑屏幕上静静地躺着,像一串串沉默的密码。

    江临风的指尖在烟灰缸里捻灭了第三根烟,呛人的烟雾和深夜办公室里凝滞的空气混在一起,反而让他的头脑愈发清醒。

    多段来自不同频道的残缺信号,经过杨小满的技术还原,都呈现出一种诡异的规律性。

    “丙寅年”、“火柴”、“三响”。

    这几个词像幽灵一样,在杂乱无章的电流噪音中反复闪现。

    起初,江临风也以为是信号串扰造成的偶然重合,但当“丙寅”这个精确的干支纪年词与具体的物证“火柴”以及特征“三响”捆绑出现超过三次后,偶然性便不复存在。

    这不是噪音,这是一套严谨的编码体系,一套被遗忘了二十多年的语言。

    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那个蒙尘的旧工具箱上,那是吴守业留下的。

    一种强烈的直觉驱使他走过去,打开锈迹斑斑的搭扣。

    箱子里还是那些熟悉的电工工具,烙铁、万用表、一卷卷颜色各异的电线。

    江临风耐心地将它们一一取出,手指在箱底的铁皮上反复摩挲。

    果然,在箱子底部右侧的边缘,他摸到了一丝极不明显的缝隙。

    他用一把薄刃螺丝刀小心地撬开,一块与箱底颜色几乎融为一体的夹层挡板被掀了起来。

    夹层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一本巴掌大小的硬壳笔记本,封面是深蓝色的,已经褪色发白。

    江临风深吸一口气,翻开了扉页。

    一行刚劲有力的钢笔字映入眼帘,字迹因年代久远而微微晕开,却依旧清晰可辨:“代听节点命名规则——以案发年干支为序,以物证特征为标。”

    那一瞬间,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江临风脑中所有的迷雾。

    丙寅年,一九八六年。

    火柴,三响。

    他猛地冲回办公桌,从堆积如山的旧案卷宗里翻找。

    很快,一份编号为“榕城刑侦(1986)-0414”的卷宗被他抽了出来。

    案情摘要:一九八六年四月十四日,清明节后,清明桥下一家南货店老板被发现死于店内,死因是后脑遭钝器重击。

    现场没有找到凶器,唯一的线索是一盒散落在死者身边的“海鸥”牌火柴,其中有三根火柴头被划过,但没有点燃,留下了三道平行的黑色擦痕。

    “丙寅-3”,这才是它真正的名字。

    江临风的手指微微颤抖,他终于明白了。

    吴守业口中的“第十八站”,根本不是什么广播站的序列号,而是他亲手建立的第十八座无名墓碑,第十八起未结命案的代号。

    这本笔记本只是钥匙,要打开整座迷宫,他还需要一张地图。

    吴守业在队里孑然一身,唯一的挚友,只有那位一同从邮电系统转业的老同事,李春来。

    第二天清晨,江临风叩响了李春来家那扇斑驳的木门。

    老人透过门缝警惕地打量着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拒人**里之外的冷漠。

    无论江临风如何解释,他都只是摆手,嘴里含混不清地念叨着“不认识”、“不知道”。

    就在江临风几乎要放弃时,他想起了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了吴守业那枚边缘已经磨损的旧工牌,递了过去。

    看到工牌上“吴守业”三个字,李春来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悲伤,有怀念,也有一丝恐惧。

    他沉默地拉开门,将江临风让进昏暗的屋子。

    “老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