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蓝布衫不是他穿的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39章 蓝布衫不是他穿的 (第1/3页)

    夜已深,珠城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三楼仍亮着一盏灯。

    孙玉花坐在显微影像工作站前,双眼布满血丝,却不敢有半分松懈。

    屏幕上,那段从B - 12柜中取出的1996年4月3日夜班监控录像正在一帧帧回放。

    画质增强程序已运行了六个小时,噪点如雪花般剥落,轮廓逐渐清晰。

    她调出关键帧——小卖部门口巷口转角处,一个身穿蓝布衫的男子匆匆走过,右手提着工具袋,左肩微低,右肩高耸,走路时身体明显向左倾斜。

    她屏住呼吸,用标尺工具在图像上测量身高比例,结合巷道地砖尺寸反推,最终锁定:身高约168厘米,右肩高出约三公分。

    这个数据像一根针,刺进了她记忆深处那份尘封的心理评估档案。

    肢体畸形、后勤杂工、夜间搬运……所有线索开始相互吻合。

    她迅速调取原案发地周边常住人口数据库,设定条件:1996年居住于西岭街道或临近片区,身高165至170厘米,有肢体异常记录或医疗就诊史。

    系统筛选出四人。

    其中三人于1997年后迁出本地,户籍注销或变更;唯有一人——周志明,自2001年被环卫站辞退后,再无任何官方登记信息,如同人间蒸发。

    孙玉花手指停在屏幕上,心口发紧。

    她立刻拨通江临风电话,声音压得极低:“找到了。周志明,原西岭环卫站临时工,符合所有体貌特征。但问题来了——他的指纹档案,是空的。”

    江临风正驱车返回市区,窗外雨丝斜织,路灯昏黄。

    他握紧方向盘,指节泛白。

    “你说什么?”

    “入职体检表上的十指印痕全部模糊,像是被人用砂纸磨过,或是……他自己涂了东西掩盖。”孙玉花顿了顿,“更奇怪的是,他从没因刑事案件被采集过指纹。唯一一次进派出所是2000年斗殴案,笔录做了,但没留痕。”

    江临风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那些冷案现场:每一起都只有掌纹边缘、鞋印、工具痕,却始终找不到一枚完整的指纹。

    不是技术落后,而是——对方根本无法留下清晰指纹。

    他猛地睁开眼,拨通林川电话。

    “查周志明家属有没有DNA入库记录,尤其是近亲。”

    十二小时后,林川的声音从佛山传来,带着一丝震颤:“他妹妹2018年通过‘寻亲平台’录入DNA,比对结果显示,周志明极可能患有‘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一种罕见遗传病,会导致汗腺缺失、皮肤干燥,指纹平坦甚至完全不可见。”

    电话两端陷入沉默。

    江临风靠在椅背上,胸口起伏。

    十七年,十七起命案,无数专家前赴后继,却始终卡在那一枚缺失的指纹上。

    原来不是他们找不到,而是那个人,本就不该留下指纹。

    “他不是躲藏。”江临风喃喃道,“他是天生隐形。”

    翌日清晨,江临风再度踏上清明桥村的青石板路。

    细雨未歇,空气里弥漫着苔藓与旧木的气息。

    他推开黄阿婆家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将打印好的监控截图轻轻放在桌上。

    老人戴着老花镜,凑近看了许久,手指微微颤抖。

    “是他啊……”她低声说,“这人来过老吴的邮局。有次下雨,他伞坏了,浑身湿透。老吴借了他一把蓝布伞,他没钱还,就说‘我拿件蓝布衫抵吧’。”

    江临风心头一震:“您还记得细节?”

    “记得。”黄阿婆从柜子里翻出一张泛黄的收据,背面用铅笔潦草画着一把伞和一件衣服,编号赫然写着:“7796”。

    江临风瞳孔骤缩。

    7796——这个编号,他曾无数次在韦某英、王有福等受害人家属的通信记录中见过。

    那是“代听系统”的原始编码,是吴守业用来标记信息传递链条的秘密符号。

    周志明不仅认识吴守业,还曾是那个地下邮路的参与者。

    甚至……可能是吴守业最早想揭露的人。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当年吴守业会在日记里写:“有些信,我不敢寄。有些名字,我写到一半就烧了。”

    雨声渐密。

    江临风站在屋檐下,望着灰蒙蒙的天。

    周志明不是偶然出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