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立夏的故事潮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五十九章 立夏的故事潮 (第1/2页)

    立夏这天,青峰山的阳光陡然热烈起来,兰草坡的新绿铺得漫山遍野,像被泼翻的颜料桶。时光故事馆的竹帘被卷到最高处,穿堂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涌进来,吹动了展柜里“故事草”标本的玻璃罩,发出细碎的嗡鸣。

    “听听,你看这客流量!”张姐手里攥着访客登记册,指尖在“法国”“埃及”“巴西”这些地名上划过,“立夏一到,像约好了似的,全世界的故事爱好者都往这儿涌。”登记册的最新一页,有个孩子画了幅简笔画:青峰山的轮廓里,裹着个小小的地球。

    夏听听正给“少年故事队”的孩子们分发新做的“故事采集本”,封面是用兰草叶压制成的,叶脉纹路里隐约能看出“2025”的字样。“今年的任务,是记录不同语言里‘故事’的发音,”她指着小宇本子上的注音,“你看阿拉伯语的‘قصة’和法语的‘histoire’,写出来像不像两株缠绕的兰草?”

    午后,沈砚带着孩子们在老槐树下搭“故事擂台”。用去年的兰草杆捆成支架,铺上蓝印花布,布上绣着陆明远分镜里的经典镜头。第一个登台的是北非女孩,她用汉语混着阿拉伯语讲“沙漠里的花信”,说到“和平草”在流沙中扎根时,台下突然响起掌声——是几位来采风的中东诗人,他们说这故事让他们想起了故乡的绿洲。

    “姑姑的笔记里写过‘故事是流动的河’,”沈砚站在擂台旁记录,笔尖在本子上划出波浪线,“立夏的故事河最满,能漂起不同的船。”风过时,蓝印花布上的镜头图案与老槐树的叶影重叠,像陆明远正在用光影拍摄这场跨越语言的讲述。

    秦老带着老人们在坡上挖“故事渠”,用铁锹凿出浅浅的水沟,把山涧的活水引到故事仓旁。“老话说‘立夏引水,故事不绝’,”他用手掌掬起渠里的水,水纹里映着自己的白发和孩子们的笑脸,“你看这水,能把青峰山的故事带到山脚,再顺着江河漂向远方。”有位曾是水文站观测员的老人,正用标尺测量水位,说这渠的流向与晋代地图上的“兰草溪”完全一致。

    罗森的“故事邮局”门口排起了长队,他新推出的“立夏故事漂流瓶”成了抢手货——瓶身是用本地陶土烧制的,瓶口塞着兰草穗,瓶底刻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