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备战倭寇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十六章备战倭寇 (第1/3页)

    第十六章:凤唳东瀛淬锋镝

    授勋仪式的荣光与接受新任务的沉重,如同冰火交织,尚未在心头完全沉淀,一纸措辞严谨、盖着最高级别印章的《强制休整令》便送到了我的手中。

    “为期一月,务必彻底恢复,调整至最佳状态。期间,务必确保‘目标’情绪稳定,需求满足。”钟老者亲自传达命令时,眼神意味深长,特别是在“需求满足”四个字上加了不易察觉的重音。

    我明白,这一个月,既是让我和团队(还在医院躺着)疗伤,更是给兆惠——这位喜怒无常、能量惊人的“战略资产”——一个缓冲和观察期,用怀柔策略稳住她,为接下来探索秦始皇陵那无法预测的行动做准备。

    于是,我人生中最魔幻、最煎熬也最……怦然心动的一个月,开始了。

    没有任务,没有追杀,没有地宫。我们回到了C大那间熟悉的公寓,仿佛又变回了普通的大学教授和他那个“性格孤僻、貌若天仙”的女友。

    最初的几天是在一种诡异的安静中度过的。她大部分时间依旧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的世界,眼神空茫,不知在想什么。或是翻阅我书架上的书,速度极快,偶尔发出一两声意味不明的轻嗤。我则小心翼翼,尽量降低存在感,像伺候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核弹。

    转机发生在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我泡了两杯咖啡(她依旧只抿了一口就嫌弃地推开),尝试着打开电视,调到了一个播放自然纪录片的频道。画面里,壮丽的山川河流、奇异的生灵在宏大的配乐中展现。

    她竟然没有立刻表示厌恶,而是静静地看着,目光追随着一只雪豹在峭壁上敏捷地跳跃捕食。

    “……凡间生灵,倒也有几分野性。”她难得地评价了一句。

    我心中一动,试探着问:“要不……出去走走?学校里有个湖,风景还不错。”

    她沉默了几秒,出乎意料地“嗯”了一声。

    于是,C大的学子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考古系的李教授,陪着一个赤足、容颜绝世、气质冷得能冻僵方圆十米空气的长发女子,在未名湖边慢行。她会对水里的游鱼投去审视的目光,会对随风摇曳的垂柳微微蹙眉,偶尔有不怕死的男生偷拍,会被她一个冰冷的眼神吓得手机差点掉进湖里。

    我则像个最称职的导游兼保镖,紧张地注意着周围的一切,随时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引发她不满的“凡尘俗物”。

    渐渐的,这种“散步”成了惯例。我开始壮着胆子带她去学校食堂(挑了人最少的时候),给她介绍各种她看来“粗劣不堪”却“花样繁多”的食物;带她去听音乐会(选了最安静的古典乐专场),她全程闭目,指尖却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打着古老的节拍;甚至……带她去了电影院,看了一场画面绝美的动画电影。黑暗中,她专注地看着屏幕,侧脸在光影变幻中美得惊心动魄,我看到她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虽然转瞬即逝。

    一些微妙的变化在悄然发生。

    她依旧言语刻薄,对我呼来喝去,但那种动不动就冰封千里的杀气似乎淡了些。偶尔,在我手忙脚乱为她挡开人群,或是笨拙地试图解释某个现代设施时,她会投来一种极其短暂的眼神——不再是全然的漠视,而是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玩味?甚至……极淡的依赖?

    一次雨后散步,地上积水未干。她赤足前行,眼看要踩入一滩浑浊的水洼。我几乎是下意识地伸出手,拉住了她的胳膊。

    “小心……”话出口我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瞬间冷汗直流,准备迎接她的怒火。

    她停下脚步,低头看了看我抓着她胳膊的手(隔着衣物),又抬眼看了看我惊恐万状的脸。她的手臂冰凉细腻,透过布料传来一种奇异的触感。

    她没有甩开,也没有发作,只是那么看着我,眼神深邃,半晌,才极轻地说了句:“多事。”

    然后,轻轻挣开了我的手,绕开了那滩水。

    我站在原地,心脏狂跳,掌心残留着她手臂冰凉的触感和那极细微的、几乎不存在的柔软。那一刻,我清晰地听到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碎裂了,又重组了,变得无比柔软而……危险。

    还有一次,我感冒了,发烧咳嗽,浑身无力地窝在沙发里。她皱着眉打量我半晌,似乎觉得我这副样子十分碍眼。就在我以为她要嫌弃地走开时,她却转身进了厨房(我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厨房要完蛋了)。

    几分钟后,她端着一碗东西出来,直接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一碗清澈见底、只飘着两片姜的白水。

    “……喝掉。”她命令道,语气僵硬,仿佛在施舍毒药。

    我受宠若惊地端起碗,喝了一口——就是白开水加了姜片,甚至没放糖。但不知为何,一股暖流却从胃里升起,蔓延到四肢百骸,比任何药都管用。

    “谢谢……”我哑着嗓子说。

    她没回应,转身又去看窗外了,但我似乎看到她耳根微微红了一下?一定是发烧眼花了。

    这种暧昧又危险的“同居”生活持续了两周后,我突发奇想,决定带她去省博物馆看看。我想,或许那些凝固的历史,能让她感到一丝熟悉,或者……能让她更理解这个她被迫存在的时代。

    博物馆里,她果然对那些青铜器、玉器、瓷器流露出些许兴趣,但也仅限于“尚可”、“匠气过重”的评价,仿佛在审视自家仓库里不太起眼的藏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