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落户淄搏,新厂计划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
    第45章 落户淄搏,新厂计划 (第1/3页)

    仔细一想。

    许易总算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没错了。

    所谓的国金汽车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并没有成立。

    而作为国金汽车的前身国金集团,更是个骗领资质加一堆不良资产烂账的暴雷摊子!

    说到底,国金集团只是一个壳子,而真正点头的是地方政府与城投集团。

    因为造车资质的审批需要發改委核准与工信部审核,到了最后阶段,还需要工信部专家组对造车企业进行现场审核。

    审核的是什么?

    其实就是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研发能力、公司规模这些核心指标。

    说白了,就是看你有没有那个实力。

    而现在国金集团就是卡在这里,没办法审批通过。

    人家专家组不是傻子,不是随随便便改造下厂区,搞条生产线设备就能糊弄过去的。

    因为目前政策的尴尬性。

    要申领新能源造车生产资质以及上市销售资质,必须要满足两点必要条件。

    其一:是要在“产能利用率高、配套能力强的省份”,才能落地。

    其二:是要企业具备“实际生产能力”的证明。

    山栋这边的条件自然不用多说,无论是工业还是配套,都足以供应起一家大型造车公司。

    然而在“新能源乘用车”这一块,却是有一大片空白。

    到了第二条就有些尴尬了。

    因为要满足这一条,你必须先要证明自己有“实际生产能力”,这个实际生产能力,可不是说说而已。

    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投钱建厂,要达到年产十万台以上的产能,就算是表面上应付,也最低要达到五万台以上的实际产能。

    诸如“国金集团”之流,以空壳公司申请造车资质的,随便造几台车想申领下来的。

    想法很美好,只要申请下来,借生产资质融资上市,最不济也有几十亿。

    最差的情况,也是将生产资质打包出手,大把的新势力造车厂愿意花十几亿接盘。

    然而对于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地方政府自然不愿意倾斜资源,那是白白浪费。

    至于后面国金汽车为什么申领下来了?

    恐怕原因也很简单,经历过债务暴雷和资产重组后,城投公司总算下场,再加上多方资本整合,这堆烂账有人接盘了。

    把原本的套壳工厂,正儿八经的重建,真正当个大项目办。

    在此基础上加投了十几、二十亿,按照工业4.0的基础进行建厂生产,后加上地方政府发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oshuo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