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关于科考
第五十三章:关于科考 (第3/3页)
文静,在知晓这个结果之后,已经因为年过古稀鲜少在人前露面的陈文静,拄着当今皇上他爷爷御赐的那根拐棍把那些评判那次考卷的考官们挨个的痛骂了一遍,平日里那一帮看似清高傲骨的老家伙们在陈文静面前,温顺的就像只待宰的绵羊。
考官们耐着性子等着这位东凌在学术上最有权威的老人骂完了,才很是委屈的开口解释,不是他们有眼不识珠玉,只是那宁悟的考卷,让他们这帮考官也很是疑惑啊,几位考官也是相互反复传看了几遍,才胆战心惊的写了评语,名次,最后呈给了皇上,皇上看后,两个大胆抬眸观察龙颜,只见这位年轻的圣上,先是困惑,接着便是微笑,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对于下面几位考官给定的名次,没有做更改,说了句就这样吧,只是这宁悟这名次,恐怕太师会不服,发榜之后,这考卷就留在你们那吧!
这几位考官除了跪地地上大呼谢主隆恩还能说什么呢?
这不皇上说的这考卷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这不得不让几位考官大呼一声皇上英明。
几位那次国考的考官们在解释无用的情况下,立刻拿出了宁悟的考卷,陈文静看过之后,拄着拐棍先是在嵩阳书院找宁悟,没有找到。
在嵩阳书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到了一定的年纪,过了嵩阳书院所有考试,被所有的夫子认可,方可从嵩阳书院毕业,听说当今的圣上就是这样从嵩阳书院走出来的,(周贞深深的觉得,内幕黑暗的成分居多。你敢说东凌未来的皇上人品有问题,你敢说未来的皇上文采不好?自然是不敢的。)
还有一条路,就是在没有通过嵩阳书院所有的考试之前参加科举选拔,得到名次,才能离开书院,慕容宸就是比宁悟更早一届的武状元。
所以说,太师陈文静没有在嵩阳书院找到宁悟那是自然的,宁悟这厮之所以参加科举考试,大抵是有以下那么几个原因,一,他出身将门,作为名门之后,他要是不参加科举,估计周贞她舅舅立刻就会让他继承侯爷这个爵位,二,宁悟估计也在嵩阳书院呆烦了,想要立刻摆脱那种生活。如此这般陈文静没有在嵩阳书院找到宁悟那简直是必然的。